才发现江红军前面给端过去一大杯酸梅汤。
临走了,她们又把钱压在碗底下。
还压了这么多。
侯菊兰也是凭良心吃饭的,这钱拿的也不舒服。
“呦!”
马路上听闻侯菊兰说的话,江红军一拍脑门。
“你不说我还忘了,真忙昏头了!”
菜卸在了脚边,江红军抬头,看见了路边的李仁军。
“仁军哥,吃饭没?”
“还没,等文杰呢!”
“文杰来了吗?”
“嗯,今天来。”
侯菊兰出声。
“家里什么都有。仁军哥,把孩子带来家里吃。”
“那不,你们也忙得很着。”
“两个人又吃不了多少。”
把菜提回家的江红军,出门拽住李仁军。
这时,马路对面停了一辆车。
“呦,这不赶巧了吗?瑶瑶,来吃饭!”
看见来人,侯菊兰眼神亮了亮。
她给江瑶一个眼神,江瑶瞬间领会。
“大伯母,叔!”
江瑶一下车,扯着李文杰,就去了侯大姐农家乐里。
“来,摘菜!”
问清楚今晚的菜色,江瑶把葱姜蒜拿过来,让江醉星和李文杰摘。
她则去厨房打下手。
李文杰和江醉星两人从善如流的接过。
搭大棚的人今天一口气把江建军和江建国家的大棚搭了个七七八八,明天只收个尾就好。
估计来就天麻麻黑了。
顾红在这里订了晚饭。
面和凉拌菜外加炒卤肉。
等到人一到,侯菊兰便起锅烧油,炒肉!
“嫂子,来了!”
“文杰,什么时候来的?”
不一会儿,寂静的小院又陷入了热闹。
“他们在那吃,我们坐这吃!”
几个干活的主力坐了一桌,顾红和侯菊兰等人带几个小孩,坐一桌。
李文杰和瑶瑶一般大,顾红无意间便多了个嘴。
“文杰,你毕业是要考研还是有工作了先回家转转?”
“婶子,我爸坟塌了,我来修缮一下。”
“什么时候塌的?”
“不清楚,前几天放牛的人回来说的。”
李家村的风俗是年轻人去世不得入祖坟,故一般都在离村子很远的地里。
“行,那你以后有需要喊一声。”
顾红点了点头,表示了然。
“如果那天人多的话就在婶子家吃,不要钱。”
侯菊兰也出声说了句。
李文杰有些拘谨,眼神里却带着几分感谢。
“姐,你看这个照片像不像大伯母家?”
刚刚洗完碗的江醉星,拿着手机,递到了江瑶手中。
江瑶正在拖地,闻言拿过来一看。
呦!这不是大伯母家的大门吗?
看样子是傍晚拍的。
“什么?我也看看!”
侯菊兰正在剥蒜,李文杰在旁边剥大葱。
由于明天还要去地里,吃饭的人大多回去休息了。
江建军和江建国夫妻还在别的屋谋划。
“种冬季西红柿的话,现在就可以种了。先把苗子种出来,再移。”
常年浸淫在地里的江建军,那天大会结束,专门问了一下专家种大棚西红柿的流程。
专家详细讲了一遍,还留了联系方式,让他有什么不懂的就问。
临走前,专家还送他一本书。
江建军没事就戴着老花镜翻翻。
“行!”
“今天李仁军说找阴阳定日子,到时候把文杰爸的坟拾掇一下。到时候我们把时间空出来。”
江红军插了一句。
“好的,知道了。”
死者入土为安,现在坟塌了,是一件重要的事。
况且李文杰家人丁单薄,除了李仁军就是文杰了,村里帮衬都是应该的。
屋内两三句商量妥帖。
另一个房间却笑开了花。
“文杰,明天有事吗?没事留在我大伯母家帮忙。”
李文杰看了看侯婶子家的情形,也懂了人家是在开农家乐。
正好明天大伯让他歇歇,后天和大伯一块去前面的村子里找阴阳看日子。
“好啊,我明天没事。”
“好呢,明天我一些朋友来吃饭。大概八九个。”
“好的。”
大伯母点了点头。
反正开了农家乐,便不愁做饭。
“什么朋友?”
顾红倒是多余问了嘴。
“就是给西红柿种子的朋友。”
江瑶满不在乎的回答。
正在嗑瓜子的李文杰一愣。
“你真的要种地啊!”
“是啊,这几天搭大棚呢!”
看着李文杰的黑人问号脸,一大桌子人都笑了。
“给你看看,我找人设计的大棚尺寸图。”
翻出手机里的图片,李文杰有些惊讶。
“牛啊!”
江瑶和他一块长大,脑海里总是有很多想法。
没想到长大了,她还是一如既往。
“那可不。”
江瑶自信的挑了挑眉。
等到来人都回家,侯菊兰给门上落了锁。
“这个农家乐得扩展一下了。”
侯菊兰家在马路边。
门是一个铁栏杆焊接起来的单扇门。
推开单扇门,走一条七八米长的水泥路,就是一个双扇大木门。
推开木门,映入眼帘的是三面房间。
堂屋改造成了两半。一半做包厢,一半当做睡觉的房间。
另一面的小房子改造成了个包厢,靠近大门的房子是厨房与储物室。
虽然院里也摆了几桌,可遇到下雨天或者大太阳的天气,便闲置着。
况且院子不大,绿化也不多。
白天阳光一照,简直热得受不了。
“我也有这个想法,可总归得有地方。你让我盘算盘算。”
江红军点燃一支烟,沉吟半响。
“时间不早了,睡吧!”
倒了泡脚水,侯菊兰上了炕。
“给我捶捶背,我这几天累得浑身酸疼。”
“我腿也疼。”
相伴多年的夫妻,在临睡前,互相说了些体己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