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建国拿着铁掀在身前虚空划了下,江建军似有所感的点点头。
“开干!”
拉着建材的车停在地头,江建国和雇的周遭的村民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搭建大棚计划。
“唉!这要是钢材的话多带劲,这种木头两三年估计够呛。”
江建国正埋头用铁丝固定两块四指宽的竹板。
听闻别人的话语,江建国笑了下。
“就这配置,这些年攒的钱都被我女儿挥霍空了。钢材那不要了我的老命嘛!”
话音未落,就有人调侃似的开了腔。
“总之你们家还是有钱折腾。”
“听大学生的,总没错!”
乱七八糟的话语里,李文法的声音小的只有身边人可以听见。
“钱还是多得烧的慌,有这钱县城买套房子住不舒服吗?”
“听你说的,这叫用脑子挣钱。”
“用脑子挣不挣钱我不知道,反正前期投入的本也大。”
李文法小声嘀咕着,张冬梅对着他翻了个白眼。
“看看人家怎么弄的,行情好的话我们明年也种一些。”
“我看别人拉屎你也屁股痒是不?”
听到张冬梅随口的话,李文法脸色一沉。
张冬梅才不管三七二十一。
“我只觉得靠自己能力挣钱,一点也不丢脸。”
“哼!”
李文法和李老奶一脉相承。
固执己见。
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优先是选择语言贬低。
奈何张冬梅完全不理他。
她也想清楚了。
在这个世界活着,死了另一半不是什么天塌下来的大事。
女人总归要自己掌握话语权。
不然一会看看这个的脸色,一会瞧瞧那个的嘴型。
人也窝囊,自己生的小孩也跟着窝囊。
李文法见张冬梅最近不怎么鸟自己,便耷拉着个脸,自己做着手下的活。
“再雇个人吧!这样下来,根本忙不过来。”
侯大姐农家乐里人来来往往,侯菊兰抽空对着端菜的江红军喊道。
上次因为忙农家乐,连个免费的厚本子都没领到。
若领到了,文杰和瑶瑶不就多个笔记本不是吗?
江红军现在没空说话,只是敷衍的点了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
农家乐最忙的时候,就是饭点。
可过了饭点,也不闲着。
得洗碗洗锅,打扫卫生。
还要摘菜备菜。
买菜备货。
这样一套流程下来,两个人够呛。
只能随机喊个村里住在附近的婶子。
可人家是帮忙的,一到饭点还要回自己的家给全家人做饭。
给人家钱人家也不要,只能拿些吃食过去。
原本张冬梅干了好几天,一天100的工资。
可听说人家扎大棚,一天120。
因为张冬梅明年也有扎大棚的想法,所以她今天便告了个假。
按这个趋势,以后估计三天两头会请假。
前几天原本三个人还有空坐一起唠唠嗑,可今天少了个人,差距立马显现了出来。
江红军的一双老腿差点跑断。
这一下午,他也在心里盘算,得雇个人。
这样起码忙的时候人还能喘口气。
况且雇的人还要稳定一点,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家里最好没有一大家子人要照顾。
中年妇女最好。
可合适的人,怎么能这么巧遇到呢?
“老板,收一下桌子!”
“来了!”
来吃饭的人来来往往,江红军已没了闲暇时间七想八想。
现在正值A市的高温天气,很多人开始带着妻儿自驾游。
有人路过李家村,抱着尝鲜的态度把这当做一个歇脚的地方。
也有人纯粹是靠朋友圈推荐才来这里。
万家庄的孙涵便是从朋友圈看到了有人在这吃饭后赞不绝口,才大老远赶过来的。
孙涵自小文笔就好。
在大大小小的杂志上投了很多篇文章,也算小有名气。
“现在作家也需要转型。传统的写作已经不足以满足现在的社会需求。你可以在写文章的时候发一些旅游随笔,字数不限。考虑一下哈~”
看着聊天界面编辑发过来的消息,孙涵沉思了半晌。
她自小单亲,毕业后便和母亲相依为命。
靠写作收入维持生计。
偶尔也会带着母亲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可类似于生活随笔的文章,倒是鲜有发表。
正巧,朋友圈的高中同学发了个农家乐点评“质朴不乏美味,期待越来越好。”
看了看定位,二十公里。
孙涵挑了挑眉。
走!老妈,去干饭!
“驾着车行驶在弯弯曲曲的公路上,下一瞬不知闯到了哪里。
烈日下静谧的村庄行人寥寥,只想去眼前开张的农家乐,去讨碗水喝。
老板娘一个人在厨房满头大汗的忙活。听闻我不礼貌的诉求,便随手指了指远处桌上的果汁。
果汁很解渴,忙碌的老板还抽空递来两杯酸梅汤。
想着误打误撞,来都来了,尝尝味道也是好的。
还未等出声,老板端来盘菜,说是前面太忙碌,做重了一份。
我来时不小心扫到了门口贴着的菜单,只记得它一十贰元,只不过它用盆装。
我和母亲两个人,一盆菜,四个花卷,便已饱腹。
后来院里人来人往,老板分身乏术。
便想着收收碗筷也是好的。
不料老板连连摆手。
我只能放下饭钱与茶水钱,和母亲悄悄离开。
那天太匆忙,附一张农家乐掩藏在霞光下的照片。”
临睡前,孙涵将一篇小短文发给编辑。
不多时,编辑回复:OK。
这时,门被敲响。
“妈,怎么啦?”
“你觉得服务员那个活你兰姨做怎么样?”
孙涵撇了撇嘴。
“你不要瞎操心别人的事。”
“我就给你说,还没给别人讲呢!”
孙涵去农家乐,还没进门便看到了招聘公告。
想必妈妈侯虞也看见了。
不过孙涵一向不喜欢太主动。
“妈,睡觉吧!我要创作了。”
侯虞听闻,立马关上了孙涵的书房门。
月亮明亮,挂在高空。
明日定阳光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