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卧榻之侧 > 第243章 第二四二章 面试

第243章 第二四二章 面试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位大皇子以前行事荒唐,后来虽在北狄签下了休战的盟约,可那时朝中除了南重阙之外,毕竟没有人亲眼见证,因此说不准兰松野在其中的功劳到底占了几分,但今日这番考问却是当着百官和昭帝的面儿直接作答,众官员中,大部分都是苦读数载、又历经过多少风雨变换的老臣了,兰松野肚子里到底有多少治国经略、说出来的话是徒有其表还是切实可用,糊弄不了他们。

再观昭帝的神情,虽瞧不出喜怒,可比起刚上朝时的那会儿,其人周身的那股子凌厉已经减弱了不少,可见昭帝也对兰松野的这番话也略感满意。

果然,少倾后就听昭帝缓缓开口:“松野能如此作想,朕心甚慰啊。”他看着百官道:“六部依次考问吧,既然刑部问过了,就按照吏户礼兵工的顺序再来。”

昭帝既然发话了,吏部尚书便站出班位,先行礼应了声“是”,紧接着便对兰松野道:“大皇子,臣斗胆一问。吏部承担官吏铨选之职,选擢之时往往要考量身言书判,可硕学者未必体貌俊朗,若是将此类人罢黜,恐错失佳良,可若不顾外貌,选用斜头歪脑者,又恐无法让治下百姓悦服,故而臣敢问大皇子,此矛盾之事应当如何抉择?”

这问题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身言书判乃吏部选官的标准之一,可这个标准一定会将一些俊德芹藻之辈摒除在外,但相貌受之父母,生来便是如此,寒门学子苦读数载,好不容易能由科考之路实现心中抱负,却因着这一桩不能由自己决定的事项,硬生生阻断了自己的仕途,岂非可惜?因此这个问题看似是才学和体貌的选择,实际是考的兰松野会不会变通,以及对于御下用人的看法。

不似刑部的那个问题一样有明确肯定的答案,吏部这个问题需得好好思量才行,因此兰松野等了好一会儿,才应道:“实不相瞒,松野此前并未经历过官吏铨选之事,但我却以为,在官者应以爱民为念④,身为朝堂官吏,体貌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否在黔庶有难时,挺身相救,能否在群黎对政令不满时,出言解愠。

我朝百姓十之七八皆为嘉师,松野相信他们真正盼望的是能复纲常于沦斁、拯生灵于涂炭⑤的父母官,而非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禄蠹,身长七尺者,若为驽劣则不可用,其貌不扬者,匡时恤民亦当委任。

故而若是由我来选,必当以民为重,尊民意、体民心、念民情、记民生,以敬天勤民为务,以明伦厚俗为急⑥,民之需便是我之需,民不虑应由我先虑,子民者,国之邦本也,自当重之、爱之、尊之、护之,至于体貌,松野浅见,相由心生,善者,自然温和周正。”

吏部尚书听了兰松野的话十分满意的颔首道:“大皇子真知灼见,臣受教了。”

吏部之后又是户部,户部执掌田地、赋税、财政等要务,因此户部尚书问出来的问题也与此有关:“大皇子,臣的问题很简短,敢问大皇子可有富民之法?”

户部的问题虽然简短,可却是最难回答的一个,因为富民之法若要详聊起来,涉及的方面实在太多了。

因而兰松野并没有急着回答,他先在心中缕清了思路,随后才缓缓道:“恕松野浅薄,具体的富民之法,松野一时难以应对,但松野以为,若要民富,无非轻、廉、惠三字。

轻者,轻徭薄赋也。从朝廷上来说,必先蠲免一些累民的杂税和徭役,古语云苛政猛于虎,十羊九牧、横征暴敛之况向来有之,若是一年所得连朝廷的征繇都不够,又何谈富民之说,故百姓只有得以生息了,才能有余力殷阜几身。

廉者,清正廉洁也。从官员上来说,民生之康阜,系乎吏治之澄清⑦,既然身着我朝官服,不管是在天子脚下还是牧守一方,当以整纷剔蠹为任,而非聚敛、盘剥邑里,更要阻绝侈泰浮嚣之恶习,不夺百姓之才富己,不贪朝廷国帑肥己,如此方可创盛轨于肇始,治祖武于熙洽。

惠者,惠泽覃被也。从民间行市来说,如今各色行当甚多,可有些行当却因着多方的原由,致使其营收极为微薄,往往百姓忙碌一个月所得,甚至不够三口之家当月的嚼用,除却其自身手艺或技术高低不一之外,也与朝廷是否推行惠民之政令有关。故朝廷应当施以扶助,覆帱于民也好,激劝各业也罢,唯有各行繁盛,方显我朝丰亨豫大之盛景。”

兰松野虽然没有说的很详细,但这三点的思路却是十分正确的。

昭国疆域广袤,若要兰松野逐地逐县的去谈富民之法,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但大致的法子说出来了,就表明兰松野不是个半分墨水也没有的酒囊饭袋,他对“富民”有自己的洪谟。

而且他回答吏部尚书和户部尚书的问题时,字里行间都表露着“以民为重”的观念,不管是为官还是为君,这都是最基本的品格。因此即便这番回应并不详细,但却十分合户部尚书与其他官员的心意。

户部问完之后,礼部、兵部、工部依次考问,之后便是秘书省、九寺五监、御史台、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的官员依次问询。官员所问的问题一个比一个刁钻,兰松野却回答的滴水不漏,字字句句皆是利国利民之方。

“乡闾有塾,则考德问业,而偷薄之习自止;里社有约,则好善恶恶,而礼让之俗自兴。⑧”

“以恬静为尚,而奔竞之风自息;以贪墨为戒,而廉介之节自著。⑨”

“复大一统文明之治,绵千万载太平之业!⑩”

待兰松野说完最后一个字之后,朝堂上瞬间安静了下来,若是此前百官还对这位大皇子的学识有所怀疑的话,今日却全部对其刮目相看,甚至连昭帝自己都着实的惊诧了一番,他从不知道自己这个儿子竟能将治国之道说的这般井井有条,若真的不学无术,哪怕是东拉西扯也编不出这等言谈,更何况这是当着百官的面儿直接考问,因此昭帝对兰松野今日之表现倍感欣慰,起码这孩子对得起自己的身份,没有给他这个当父皇的丢人。

昭帝坐在龙椅之上:“还有哪位爱卿想要考问?”

方才开口问话的都是朝中重臣,既然身居要位,那便是能力和学识都名列前茅,他们问出的问题兰松野皆应答如流,别人就算再问,想来也难不倒他了,因此没有一人站出班位应声。

昭帝见无人开口,便道:“今日这朝会拖得也够久了,若是没有,那便先散朝吧,关于立储一事,朕会好好思量的。”

昭帝有意立兰松野为储君,他今日之表现也确实让人满意,想来不久之后兰松野就会入主东宫了,众臣奏请已久的事情可算是要有个结果了,最要紧的事解决了,朝野上下便可安安稳稳的过个好年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