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逸瑾又看向随心,示意说那里又有书法看音乐也好也不错欸。
周逸瑾开心回答道:“那好吧,我们走。”
伍文旭一开始有点纳闷,带上他们两个倒也可以,自己与周逸瑾也是小时玩伴,自然知道周逸瑾是怎样的人。他们可能不感兴趣,也不懂,双方岂不是都会扫兴,但内心又焦急,本来出发不晚,明修又这走走那去去,还进来喝茶,才耽误到现在,又听得他们这一来一往的说更焦急了,一听到去,就赶紧接话:“那快走吧,晚了就没有好位置了。”催促着走。
一行四人来到了雅阁,雅阁内早已灯火辉煌、沸沸扬扬、丝竹轻柔。他们在伍文旭的带领下,坐到了大堂西边的小间内,等待着阁主来主持宴会。
侍女前来侍候,朝向伍文旭说道:“伍公子,请问要上什么茶?”
伍文旭看了看其他三人,众人不言语,便转向随心问道,“随心姑娘,你喜欢喝什么茶?”
随心被打断,“啊”了一声,知道他说的什么就看了一下其他两人,周逸瑾一脸无所谓,宋明修脸色都没有变化,看来他们俩喝什么都无所谓,便把话抛给伍文旭,“我喝什么都行,你点吧。”
伍文旭便对侍女说:“那就西湖龙井吧。”
“好的,那请问是品茗还是茶艺呢?”
伍文旭正要开口,宋明修打断说:“茶艺。”
“好的,请问要上哪些茶点果子?”侍女把茶点单子递过去。伍文旭接过递给随心,让她点,随心礼貌性地点了一个蜜枣,便把菜单给了周逸瑾,周逸瑾作为这里面最熟悉他们的人,自然就安排得妥妥贴贴,点了几个他们爱吃的茶食,还点了一些瓜果。侍女缓缓退下。
随心听了一下问:“她们弹的是什么曲子?”
宋明修接说:“是白明达的《春莺啭》,源于佛曲,音韵淡雅,灵动清亮。原是要歌、舞、乐兼用,只不过为了等会儿开场,只奏了乐。”
“哦,那搭配什么舞呢?”
“软舞,设单席,一舞者立于方毯上,进退旋转,不离席上而舞。”
正是时,侍女上茶,摆茶具,阁主开场。左不过是一些有关的诗词句引入本次雅会的中心,右不过是一些个人努力促成这场宴会所搜集三幅行书的艰难经历,最后自己抛砖引玉,让众文人才子书法大家来各显神通大展光彩。
伴随着舞乐,众人纷纷下座,前往中心观看行书真迹,有的贴近细看,有的挤开近看,有的透过人隙中小看,有的踮脚遥看,三幅行书贴前挤满了人。
伍文旭早已走上前去,占到了一个靠前位置正欣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而宋明修随心周逸瑾仍坐在座位上,周逸瑾已经吃起了茶点,随心正拿果子,侍女正要沏茶展示茶技,宋明修伸手拿了茶具,说道:“我来。”
便开始泡茶,先仔细观赏茶叶,看外形扁平光滑、色翠、香郁,又看了水,干净清澈,再洗杯温杯取茶。取少量水回旋斟入杯内,只浸润茶芽,使茶舒展,温润的茶芽散发出淡淡清香。宋明修行云流水般斟茶泡水,动作轻盈流利干净脆爽,旁边的茶博士眼神艳羡,侍女看迷了神情,不知是在看茶还是在看人,旁边的青年和少女也都目光倾注,或欣赏或青睐。宋明修接着加入清水,上下遥倾提拉,水续不断,轻柔但透着刚健,如游龙般倾注,手与水壶与注出的水又似凤凰般展翅飞翔,如此三次。宋明修放下水壶后,等了一会儿,便把茶递给了随心、周逸瑾,茶叶舒缓展开,汤色嫩绿明亮清澈,清香扑鼻。二人喝了一口,都道声好。宋明修也自己拿了一杯,品了起来。
“我曾经见过别人泡西湖龙井,但是只觉动作虽柔,但过于缓慢,动作拖泥带水,似在故意营造高雅之境,有矫揉造作之感,便对茶艺有些...”随心没说下去,又接着说,“不过今日一见,原来是自己还没见过真正的茶艺,动作张弛有度,干脆利落,行云流水。宋兄,佩服佩服。”随心敬意地抱了抱拳。
宋明修放下茶杯,温和说道:“多谢称赞,如果你喜欢的话,下次我可以带些更好的茶泡给你你们看。”
随心没有接下话,周逸瑾从容地吃了一口杏仁饼,又喝了一口茶,便接着称赞:“果然好茶,好人,配上着好饼,才是最佳。”又刚好伍文旭回来了,急喝了一口茶,忙说:“你们先别去了,人太多了,挤得慌,还是等下他在一个个桌前展示吧。嗯—林娘这茶越泡越好喝了,有进步哦。”回过味来,对着林娘笑赞。
茶博士林娘惭愧低下头说道:“惭愧,这是宋公子泡的。”
“明修,奇了,今天还自己泡茶,那我可要多喝几杯。”伍文旭把茶水喝完后,宋明修又给他倒上。
伍文旭看见周围少女的目光,便端正了自己的仪态,整理了衣裳,彬彬有礼地坐下。
阁主宣布公开展示时间到,现在把行书让侍女一个个端到各个座前,在座各位可仔细欣赏,细细品味,等会大家一起点评,或展示书法。
侍女轮转,一个个展示,众人翘首以盼,时而惊呼时而感叹,“好啊好啊,颜公这书法群情激愤,用情至深。”
“王公的书法字字尽善尽美,入木三分。”
“苏老诗意和笔意相互映照,笔随意转,即兴生发,气贯其中。”满座倾佩艳羡。
随心正吃得蜜枣,伍文旭便开口介绍道:“这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晋永和九年王羲之与友人谢安等人在浙江山阴之兰亭,饮酒作诗,席间作赋。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作序一篇,以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内心感慨。先不说诗文的气势旷然深刻,就说他的书法纵横得体,丰神秀逸,行书典范。这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还没说完,周逸瑾就打断了他,“文旭,这些我们都知道了。今天这个雅会主要是干什么?”
伍文旭咳了咳嗓子,“一来是让大家齐观这盛世书法,二来让大家来大展身手,写一写诗文,或看文笔或看书法都可,不过主要是看行书,笔法前三名要各书一张扇面,雅阁制扇,随机赠给有缘人!”
“这个好,既可以亲观真迹,又有缘可以得到当世最佳行书,这个好。随心你最近运气好不好?”周逸瑾高兴道。
随心被打断神思了,“我?我运气哪里好了,这个缘分堪称万里挑一,莫强求,随缘吧。”随心坚强地看着周逸瑾,并拍了拍周逸瑾肩膀。
“哎,其实我也不是想要最好的行书,我更想把那些写得好的都有一份,都好都好。”
伍文旭说:“我又想要,又想看在座的人哪个书法最高,或许有早成大家的笔法能今日一见呢。”
宋明修点点头表示赞同。
少女们的眼光从未移过,悄悄地偷看宋明修他们,或看见宋明修的目光,便更加端庄娴坐,展示自己的清雅至极,或摆出优美的姿势,喝茶吃点心展示茶艺。
侍女展示到他们面前,四人纷纷注意观看。伍文旭最为专心注意,身体靠得最近,一字一字地看,宋明修细细地看,从卷首看到卷尾,不时目光变化,或柔或严或平淡,随心和周逸瑾看得很快,看完了还在看,其实眼神早就已散,只耳朵还听着悦耳的琴声。侍女轻轻飘走。
伍文旭久久说不出话来,“好哇好哇,神迹耶。书法惊觉,从腹中发,全然随性自然,人法合一,一体呀一体呀,不管怎么写在什么情景下写都是神迹典范。”感慨万分。
“书法早已神采俊逸,赋意又更加精妙绝伦,字字珠玑,哲思超脱,两者兼具,难得中更显妙绝。”宋明修说。
伍文旭便和宋明修一起品析,而随心和周逸瑾正看着弹琴的乐师细品琴音。两人眼神交流,这琴师弹的好轻柔婉转,流水处轻盈跳跃,高山时铿锵坚强。指尖清转,音韵脱然而出,浑然一体,诉心中之意。看来是个好琴师,不是只单单弹琴,而是把内心之情和琴结合,每一首曲子都是自己的情意的诉说。更像是向往这位琴师的真面容。
待书卷都看过后,又放在中心,侍女们纷纷摆好桌子,布上纸币,研磨静侍。有的人早已开始高谈阔论,有的早已奋笔疾书。这边伍文旭早已上前去与各家评说。
“明修,你写吗?”周逸瑾问。
“写。”
“随心,你写吗?”
“不写了吧。你说乐师下了场会去哪里?”
“你要去吗?我和你一起去。”周逸瑾说。
“走吧,她刚刚下场,或许还能一见。”
“明修,等会儿回来啊。”
随心和周逸瑾便快走去追琴师了。在后台,随心与周逸瑾问了琴师尊名,表达自己的钦佩,询问了一些心得,随心还求了一个签名,花费了一些时间才回到小间内。
“你们去哪里了,快点,最后评选了。”伍文旭急切地说。
“现在情况怎么样,你们觉得谁写的最好?”周逸瑾不紧不慢地摇扇坐下。
“我觉得那个李孟岚写的最好,其次就是明修了。”
“哦,哪一幅?”话未说完,阁主就开始公布前三名,第一名李孟岚,第二名宋明修,第三名...,和伍文旭预测的一模一样。三人上台,在万众瞩目下书写扇面,雅阁当场制扇,然后三人一起拿着各自的扇子随即赠给场下的有缘人。台下的所有人都十分激动,但仍然正襟端坐。当李孟岚转过来时,伍文旭难掩激动之色,眼神中十分热切,当然台下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
李孟岚正眼神流转。
“你可以给他吗?”随心说了一句,吸引了李孟岚的注意,显然这样子与当场的君子作派不太合,大家都看着他们,除了那些看着第二、第三特别是看着宋明修美色的人没空注意。
李孟岚顿了一下,随即有礼的问:“姑娘,给谁?”
“这位公子。”随心指向伍文旭。
伍文旭内心又惊又喜又忧,惊的是随心这样直接要,喜的是吸引了李孟岚注意到他,忧的是怕李孟岚不喜欢这种做法,自己完全无缘。
李孟岚顺着随心手指方向看到伍文旭,看见伍文旭这复杂的神色又转为歉意,透过眼神知道了伍文旭的想法,又看到了仿佛丝毫不在意的周逸瑾正在继续吃果子看着他们俩,李孟岚把扇子双手递给了伍文旭。
伍文旭惊喜站起,整理衣裳,双手接过,嘴里万分感谢,脸上笑开了花。周围纷纷鼓掌,带动了全场。
接着宋明修走过,伍文旭悄声激动说:“我拿到啦!”随心和周逸瑾都恭喜祝贺,宋明修便把扇子递给了周逸瑾。
满座鼓掌庆祝,周逸瑾也是欢喜接过,“明修,我们都这么熟了还给我送把扇子,哎呀,这让我情何以堪。”
“拿着吧。”宋明修边说边回座。伍文旭不禁靠近他与分享喜悦,欣赏扇子。
周逸瑾放下自己的扇子,展开宋明修送的扇面观赏,又扇扇风试试手感:“哎,你看我们这边都有两把了,会不会第三把花落你家呢?”指向随心。
“这都两把还送第三把,不大可能。”随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