嬷嬷们过来之时是谷雨时节,而走时是盛夏时间。
归期推迟,婚期也赶不上了,只好把日子改了,改在明年二月,草长莺飞之时。
回到京城,住进陈家去年买的府邸,在休息两三日后,有东宫女使过来看望。
“奴婢见过五姑娘。”跟着止戈进来的女使请安道。
“女使请坐,”在炕上靠着的王夏至招呼道,“止刃,快上茶。”
女使道谢后,说出今日来的原因,“听闻姑娘病了,太子妃娘娘着实担心,便遣奴婢代为相看一番。”
“偶感风寒,怎敢扰娘娘惦记。”其实也不是风寒,而是水土不服。
说来都不可思议,一个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从外地回来后居然水土不服了!
这事说出去估计都能掉大牙!
但,如果是从东郡来五姑娘,好像水土不服就说的通了。
真是,不知该如何评价……
“姑娘切莫这么说,姑娘是七王爷一生眷侣,娘娘又曾道长嫂如母,两相自然亲厚。”说完又仔细将人打量一番,“现观其姑娘气色,想必不日就能康复。”
“这还多亏王太医医术精湛,喝了两幅药剂之后,感觉已大好。”
“有王太医相看,娘娘定然安心。”说完起身告辞,“姑娘尚未痊愈,不敢多扰。奴婢先行回宫复命。”
“多谢娘娘厚爱,等他日好了,我定拜帖登门拜访。”说完又与止戈道,“止戈,替我送送女使。”
屋内的人一走,王夏至松懈下来,倒在炕上却想着,太子妃第一时间派人来问候、送补品,究竟是本人的态度,还是宫里娘娘的态度……
距离远时,可以不去想那些问题,可如今回到京中,很多事就不得不面对了……
尤其快过年了,年前定会有宫宴,说不准还要去……
还有,回京后太子妃慰问之后,估计其他人家也会来,这几日估计没个安生了……
“怎么不到床上睡?”想着想着,人迷迷糊糊就要睡了过去时,听到了这句响。
睁开眼睛一看,是李延年来了,“你怎么来了?”
“来看看你,感觉好些了吗?”说着上手摸了摸额头,又摸了摸手。
额头不烫,手也暖和,比昨儿好一点了。
“吃了两副药好多了。”说完又道,“刚才太子妃派人过来看望了。”
“我知道了,”李延年给人盖好被子,“别想这么多,先把病养好再说。”
“好”有他这么说,就不操这个心了,等病好了再说吧。
这三四日的养病中,果然有许多帖子送来,少奶奶是一律都拒了,不让人去打扰她养病。
病好了后,人又养了两三日,精神好了,面色更佳了,才给太子妃回帖请拜。
第三日早,这天是去东宫的日子,一路由大少爷护送。
行至外西垣门口,大少爷远远的就看到几人,掉转马头来到马车窗外,隔帘对着的小妹道,“七王爷来了。”
车内的人听到声,掀开帘子道,“他怎么来了?”
“宫中王爷熟悉,由此相陪,小妹也不会紧张拘谨。”
这到是没错……但说熟悉……这人常年不在宫中,真熟悉也熟悉不到哪里去,估计只比我强一点点。
里面这般想着,外面的一行人正交接。
“小妹礼数不周,入宫后有劳王爷多多照顾。”大少爷抬手鞠礼说道。
“大舅放心,我会照顾好人。”
“王爷这么说,我便放心。”大少爷点点后,转身来到马车前,道,“小妹,下车了。”
王夏至下了车,对着大哥说道,“大哥放心,午后就回。”
“王爷。”王夏至第一次对着李延年行礼。
“我们进宫。”
“好。”
进了宫门内,一行人无声的走着。
走着,走着,王夏至突然听见身后宫门处一小内监的声音,那人说道,“贾府爷们至此。”
贾府?
难道是贾家?
宫中不比外头,行至桥头边时,人才微微转头一看,真见几内妇人往另一边走。
一行人到了东宫,王爷去了前院,王夏至则跟着早已等候着的嬷嬷进了后院。
进入屋中,见人参拜道,“民女参见太子妃娘娘。”
“快快起来,”太子妃示意快把人扶起来,招至身边坐道,“可算把你盼到了。”
“能见着娘娘,是我的福分。”娘娘真是恍若仙子,比我看到的任何姑娘都好看。
“真的恍若仙子,娘娘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