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四姑娘又接着道,“不过,你也不用太担心,最坏结果你就回娘家,大不了在重新找一家。”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男人还找不到吗。
换一人家日子照样过。
“好。”
晚间,等人回来之后,便问道,“你计划到哪一步了?”
身份都出来了,自然是等旨意了,“再过两三个月,咱俩就能回京了。”出来也够久了。
“这么快?”还以为要待上一两年呢。
“你想慢点”
当初是想慢点,不过现在,“我觉得还是快点好。”
两个月后,在十三号这日,李延年命人收拾东西,说回娘家住两天。
王夏至了然,是旨意下来了。
果然,在陈府住了一天后,便见四姑娘急忙忙的过来了:“内监过来宣旨了,太太让你快去接旨。”
接旨!
在听到这两字时,王夏至终于有一种来了的感受。
过来传旨的内监,王夏至也很熟悉,以前经常代表娘娘出宫给李延年送东西。
以老爷为首,老太太、太太及王夏至这个当事人,跪听宣旨。
圣旨之意,陈家五姑娘陈夏至很好,我儿怡亲王李珣也很好,两个孩子情投意合,天生一对,遂成人之美,特下旨于明年重阳完婚。
虽然以上是王夏至的自我翻译,但圣旨就是这个意思。
不过,在这三百多个字的文章中,王夏至只有一个重点,这家伙的名字……李珣。
很好,这叫什么,结婚时才知男友真名!
看着发愣的人,太太忙碰了碰人,意思快点接旨。
回过神来,人下意识接过旨意来,就听到内监笑道,“恭喜陈大人千金喜结良缘。”
“同喜同喜,”陈大人忙请人进屋,“公公一路远道而来,想必辛苦了,快快入前厅喝杯茶。”
男人们去了前厅,女眷们来到老太太院中。
接着是一片的管事妇人及丫鬟婆子们的贺喜。
贺喜完后,四姑娘笑道,“咱家也出了一位王妃了。”
“谢谢”
说完见人也没多大反应,该不是到现在还没反应过来吧……
“好了,好了,可别打趣你妹妹了,咱们姑娘该害羞了……”
这股气一直憋到晚上,直到回到家后,见了人才发作起来。
“这天下大了,什么奇事都有,你听听,有人结婚时才知男友的真名,你说奇不奇。”
完了,人生气了
“娘子,我错了!”
李同志认错态度积极,“真不是有意没说,而是我表字本就延年。”
李延年蹲在王夏至面前,说道,“你也知道人们为表示亲近一般都叫表字,且能叫我名的人真不多。”能叫李延年名字的还真没几个,满打满算都凑不出十个手指头。
平日里叫的最多的就是七少爷,七公子,小七,王爷,以及面前人一直喊的李延年三字。
“相比较与李珣这个字,我喜欢你叫我李延年。”这代表着我的过去与未来都有你的参与。
听着虽然感人,沉默一会后,王夏至依旧道,“这不是你不能说的原因。”
以前或许找不到机会,可写婚契的时候,你明明有机会告诉我,但你犹豫了,一直瞒到到今天……
“李延年,就这么不信任我吗?”
紧握着面前人的手,认真的说,“不,我是太在乎你了,当时没能说出来,过后,很怕你会误会,反而有点,不知如何开口。”
“时间越久,反而,有点鸵鸟心态……”
“若我不知道,你是不是一辈子都不说了。”王夏至问道。
“不,不会的,我还是会打算告诉你的,我会……找个机会,或者,就如,婚契一样,把名字告诉你。”
看着这人额头上的细汗,听着有点语无伦次话语,半响,人终究还是心软起来。
“罢了,此事就算了。”
刚说完,便肉眼可见此人松了一口气。
“不过,根据风俗,成亲前便男女双方不便见面。”王夏至说道,“等成亲那日再见如何。”
这人有些可怜巴巴的模样,“夏至。”
“就这样了。”
于是,在跟陈府商量后,第三日便恋恋不舍的送人进了陈府。
回到陈府之后,王夏至便发现热闹许多。
不单是来府祝贺的人多了,还有许多明目的宴请单子也多了,个个都希望陈家太太能携女赴宴。
“还是你这儿清闲啊。”
上午传了旨,下午就有亲朋好友来问了,到昨天更是下了帖子一样,齐齐的过来道贺。
一波又一波的人,从早应酬到晚,脸都僵了。
不过,看到平时讨厌的人,摆出一副不屑又要贴过来巴结的嘴脸,就真的很爽。
“你是不知道啊,这热闹程度,比我哥中贡士时还热闹。”
“有这么热闹吗?”没这么夸张吧。
“今时不同往日了,你让咱家可是一跃成了皇亲国戚了。”欧阳家不就仗着京中的本家东平郡王,才耀武扬威的。
“今后咱家也是在京中有靠山的了。”四姑娘靠前一笑,“你可要好好的,让我以后在夫家也能向螃蟹一样,横着走”
“好,我给你当靠山,以后让你横着走。”
两人相视一笑,有道,“二姐明儿会回来一趟,娘问我明儿你可出来不。”
府上道贺以及宴请,王夏至是能推就推,少不得出面的,就见一见,坐一坐便走了,所以四姑娘才会过来问问。
“好。”王夏至点点头后,又有些疑问,虽然家里有喜事,但太太也不是随便叫儿女回来的人,这次回来可不止是见自个吧。
“什么都瞒不住你,”四姑娘说道,“上次不是说京中的张大夫来这儿吗,我姐那次没看成功,我娘特意请了张大夫过来,正好借你这机会让我姐好过来看看。”
“原来是这样。”
第二日,吃过午饭之后,在拜别太太时,王夏至见到了前来的陈大夫。
这一见面,才发现这陈大夫居然是熟人,就是李延年府上的陈大夫。
“见过姑娘。”没一会,陈大夫的徒弟阿眠就过来了。
“你师父怎么样了,可见过公子了。”王夏至问道。
阿眠说道,“已经见过公子了,师父说要回山守孝三年,恐不能替姑娘配药了,还说让我留下来,伺候姑娘。”
“我知道了,”王夏至有道,“替我跟你师父说声节哀,让他老人家保重身体,等孝期过后再接他老人家回京养老。”
“是。”
“还有,你就先跟着公子,等回到京时再安排。”
“是。”
明年重阳节前回去完婚的话,最多住十天就要走了。
十天……
日子过的真快,一年半载一下子就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