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红楼] 什么?我是傻大姐! > 第27章 修文

第27章 修文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次日一早,人在潺潺流水中醒来,一飘出门就可看到,岸边缓缓升起的炊烟,耕田的农夫,提食的小娃,洗衣的妇人……

“一天又开始了!”由于船还在前行着,两船的人不能来往,所以王夏至一个人飘到了另一船上。

陈家的人已从昨天的慌乱中恢复了过来,会厨艺的在厨房里帮忙打下手,懂医术的略知草药的帮忙炮制各种药丸,懂行程知水路的也告诉着后面路段一些情况,反正是每人做着能做的活,便是无事可做的人,也安静待在边上,不打扰众人。

看着一众人忙碌的样子,王夏至飘了回去,自个找乐子。

上午闲着没事的王夏至,贴着水面研究江下面有多少种鱼,有多少活在水里的树,飘在河面上的花,掉在江中的果子……

随着时间一点点的过,快到中午了,水面没变得更清晰,反而在天空的映衬下显得更暗,风也更大,看样子估计会下大雨。

果然到了傍晚之时,刚转入大江天就黑了下来,大雨瞬间倾盆而下。

山上漆黑的树木与天地融为一体,一只只船体在电闪雷鸣的摇摆中,显得摇摇欲坠,似乎大浪的一个跟头就能把一众船都拍翻在江底。

大船还好一点点,虽然晃的厉害,但好像还能稳住,可看外面小一些的船只,真的是随波逐流了,好像随时有翻倒的风险。

“才进入青山江就这么多船只,有二三十辆了吧。”这么多船,看的王夏至是心惊肉跳,这些船,随便相撞一下,就能发生连锁反应,“还是路上好啊,陆路虽然时间长,路途颠簸,还有山匪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只要你财力够多,活命的机会大。”

不想这,一场暴风雨就足够让人心惊胆跳,连躲的地方也没有。

但也不能说,船完全没有好处,“唯一优点,大概就是快。”

“这一点就足够众人选择水路了。”游子归家要快,货运商船也要快,行军打仗更要快。

“所以水运发达的地方往往更富庶,比如江南水乡依靠漕运使货物往来更加繁盛,货物来往又带动人流,经济也随之流通,百姓们手里有了钱,买卖更加繁荣,又进一步带动水运,往来循复,这才有了我现在看到的。”

李延年点点,表示说的对。

“其实完全挤在一条江上也不好,要往外看。”自个就在一码头听说一事,外来的务工想要挣一条码头岸上几百米的街道,就得动刀动枪,甚至是穿上烧红的铁鞋走完道,填上四五条人命,才在那里获得一席生存之地。

可往外看又能去哪?

一条江河都已经够凶险,更何况万里无平地的大海,出海的风险只会更大……

可要往北走,匈奴,外邦,哪一个都要命……

越想,这个话题似乎有点沉重,王夏至起身道,“我回去看看四妞。”

好在这场风暴来的快,走的也快,一个小时不到天便晴了,众人都可以安心睡了。

转眼七八天便过了,由于两船一直在航行之中,老太太他们未能来主船,而是在第八天靠码头之时过来的。

双方虽距离不远,但少有交谈,更没见面,所以都很陌生,客套,比不得王夏至两天逛一回,熟悉的很。

“可要买什么?”船还有半个小时就要靠岸了,此时李延年在写购物清单。

“要,要,要”王夏至一下子蹿了过来,说道,“我要买渔网,大渔网。”就在前几天,王夏至看到陈家少年,居然用渔网接二连三的打了好几条的大鱼,看的自个都手痒痒,也想亲自打一回。

李延年将渔网写上,还道可有其他要买的。

“没了,再买些本地特产吧,哦,对了,再看看晕船药。”

说完,王夏至又想到什么,“我昨儿看你桌上放着的玉上的线断了,白芷那儿好像没这线,可要去买。”

玉还放在桌子上,李延年道,“该换个线了,你去玉店瞧瞧可有特色的新鲜丝线。”

“好嘞!”王夏至乐呵呵的去跑腿了。

为啥王夏至看个线都这么乐呵呵的,因为李延年从不赞同这人花团锦簇的农家乐审美,还有点嫌弃,现在让人去看,岂不是开始认同了。

所以王夏至才会屁颠颠的去跑腿,让其见识见识什么叫花团锦簇的美。

半个时辰之后,等李延年与陈家老太太会客完了,王夏至还是没有回来。

“去这么久?”城里的玉店估计都逛完了。

还真是,王夏至把城里的玉店都逛了一个遍,愣是没有看到五彩绳,说是单色或双色,最多就三色。

而且那些绳子都很普通,编织的也很普通,压根和这玉不搭配。

李延年这玉除了贵,还是整套,从头上玉簪到手上的玉扳指,压襟玉佩都是一块玉上雕刻下来的,所以普通编线王夏至瞧都不瞧。

“我看着线里不是加了金丝吗,怎么这么容易断了。”这些荷包,编织物之类的,都是李延年身边的几个大丫鬟们在做,王夏至看过她们做时,会加金丝上去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