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红楼] 什么?我是傻大姐! > 第23章 修文

第23章 修文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随着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寺里开始了过冬的准备。

晒白菜、晒萝卜、晒茄子、晒柿子……只要天气好,能晒的东西都晒。

除了晒,还有做红薯粉、做灯心草、刨玉米,收集鸡毛、鸭毛、做被子、做毯子、做鞋,修窗修门,修屋顶……

“这屋顶我行!”别的自个可能不会,但那个屋顶有哪条缝,自己却是一清二楚。

“方丈,方丈,咱这除了正殿最好,便是主持与客房这两间。”其他的房间,小雨还好,到了大暴雨的时候,那可就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了。

“还有还有啊,猪窝那屋顶都长草了,厨房西屋檐下有处鸟窝。那后道上半倒塌的墙上有蜜蜂窝,已经有蜜了,可以取蜜吃了。”

“不急。”屋顶要天气好时,一间一间的修,取蜜也要等转移了蜜蜂后再动手,

“那急什么?”

“抄福经、施斋、义诊。”这是寺里每年入冬后必做的事情之一。

王夏至发现,这些事除了本寺会做,好些佛寺道观、世家富户,都会或施斋,或义诊,或送旧衣毛线之类的。

这施斋义诊一弄就是三个月,其中的米粥是六婶带着四妞在熬,诊病是空了带着小沙弥,李延年提供善款,方丈统筹各方,解决一切问题,主持……住持依旧坐镇本寺。

相比于各方有各方忙碌的,王夏至小飘飘就有些无事忙了,一会儿去厨房看六婶他们熬的粥怎么样,一会儿又去瞧诊病的人多不多,看着自家的粥米施完了,又去瞧瞧别家施的怎么样了,到了晚上还看着方丈算算一天的成本。

就这样在一天天忙碌中,新的一年就来到了。

年前李延年与四妞就各自回去了,守在寺过年的依旧是这几个人。

大年三十过后,便开始走亲戚,王夏至除了跟在四妞身边,也会回家里,与爹娘一起出门走亲戚。

今年家里有件好事,便是自家大哥找着对象了,是隔壁邻居家的女儿。

其实,很早以前大哥就有个对象,是周大娘家的表妹。

那时大哥还跟着珠大爷,又因为珠大爷要科考,大奶奶刚有孕等一堆的事,所以两家尚未过明路,想着等转年后有空时,再正式求太太个好恩典。

可没想到好事没来,珠大爷先去了,之后便是一大帮人的发卖,这亲事也就没了下文,那周大娘的家表妹也在第二年婚嫁了。

而大哥发卖后的日后也不好过,是极苦又贫,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大哥还是罪奴身份,若碰不到极特殊情况,压根没机会翻身,所以,便是那些没条件的人家,也不会看上大哥。

要知道一但与罪奴的大哥成亲后,自己也会从良籍成为奴籍,日后所生的孩子也是奴籍,日子过的又苦又贫,还没个奔头,谁会过来呢。

好在这一切都过去了,人也回来了,家里也改头换面成了正经的良民百姓,又有经营着一间杂货铺子,背后还靠着豪门大户不会被人欺负,也有稳定的生源。

总之,一切都安顿好了,也往好日子的方向发展。

这时爹娘就开始操心儿子的婚事了。

可还没等人请媒婆相看,大哥却道已有个相看上的人了,是隔壁人家的女儿。

这隔壁人家,老一辈和蔼慈祥,同辈间也是好相处,晚辈更是嘴甜知礼数,是不错的人家。

但,她家女儿可是个带着两个娃的寡妇。

“您不也是喜欢她两小孩吗,见俩娃在门口玩时还抓了好一大把的糖给人家。”怎么现在就不喜欢了。

“那不一样!”别人家是别人家,自家可就不同。

“有何不一样,”大哥固执的说道,“实话跟您说吧,我和她是有缘的。”

“当年平安州码头做苦力时,半夜饿的睡不着,起来在江边喝水时,正巧遇上了船上的人家生了娃,人家欢喜,丢了一个馒头给我。”

“或许人家早就不记得此事了,但那个馒头的味道我却记了七八年,一直未忘。”

才听大哥说完,王夏至发现娘已经红了眼眶,抱着儿子哽咽“苦了我的儿啊……”

而此时老爹也沉闷着,许久才道,“你怎就知是她呢?”

“错不了,当年我看的真真的,她家老太太眉心有颗痣,那出来的产婆个罗锅。”

“原来真是有缘……”儿子说的这两样,都在邻里闲聊时听过,没想到成了今日的姻缘。

“罢了,你要真认定了她,”说着,娘又捶了儿子两下肩,“我这就选黄道吉日,请媒婆与她家说亲。”

“谢谢爹娘!”

说完自己的事,大哥又道今天在三叔那里说的事,“听说六妹也定亲了,是与柳家的小子。”

“是,已定下来了,到年底成亲。”才了了一件伤心事,人都还没缓过来,听着儿子的话后,下意识的说了一句,然后又想起,这六丫头的年龄与四妞相差不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