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十三,凉,距离李延年回宫的日子还有两天。
说是还有两天,其实前两天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宫里。
毕竟对于娘娘来说,儿子的正式开蒙是一件大事。许多话要好好嘱咐,也要让人重新熟悉宫内。
而由于上次说漏了嘴,导致王夏至这几天被李延年勒令不许到处乱跑。
所以王夏至好些天也没回去,而是看着众人收拾东西搬家。
无聊的王夏至坐在箱子上,看着丫鬟拿布一层又一层的包着瓷器,“奇了怪了,我干嘛要听他的。说不准去哪就不准去哪……”
“还是说,这就是帝王之气……”不单是李延年一人,自己还见过他三哥,也是很威严,反正就是那种能让人忽略年龄的威信。
“啧,反正他不在,溜了也不知道,赶在他回来之前回来,不就可以了吗?”想了一想,又接着喃喃自语,“要是他问起什么时间段装了什么东西,就点到现在,后面的时间就说自己睡着了,”
现在都下午两点了,这样说一定没问题,王夏至给机智的自己点赞。
下午去哪里逛,第一站自然是回去看自己,然后去看看张记新出的秋叶糕,集福楼的柏叶汤,再听听有啥新鲜事,四点回家,正合适。
回到荣国府,王夏至刚到老太太院中,就见好几个人聚在一起,其中还有与娘亲。
人刚飘到眼前,就听张婶说道,“没想到四妞还有这福分”
我?
啥福分?
“可不是,你家四妞说不定以后就是小姐嘞。”老妈妈笑着对四妞妈说道,“以后你就跟着享福了。”
“这都不一定的事,乱说什么。”娘亲也不说了,拉着四妞就往家里回。
什么小姐?什么享福?自个怎么听不懂。
“就是,就是,以后可别把我们这些老姐妹给忘了……”
感觉不是好事的王夏至,赶紧跟着两人回家。
回到家里,王夏至见到了二姐与三姐。
家里出了这样的大事,她自然是要回来的。
原来两天前,理国府的大奶奶今儿到宁国府来祭拜,拜完之后顺道去给老太太问个安,没想到在院中看到了浇水的四妞。
回去之后,这大奶奶想了一日,第二天便回娘家看望母亲,然后做出决定,把四妞讨过来。
理国府的大奶奶……不就是五姑娘的大姐吗?
“老太太可知道。”就算是个不足轻重的下人,也是老太太院里的人,得让老太太同意。
“知道,”娘亲点点头道,“人家大奶奶亲自带着好些东西过来。好多珍贵的东西,比如人参,贡缎之类的,别说换一个四妞,就是换上百个,也绰绰有余。”
“而且,人家换四妞不为别的,为的是不忍母亲伤感丧女之痛,见四妞与那五姑娘有几分相似,想让其陪陪,以解伤感之情。”
说完,又道,“还道,虽为自家亲情,也没得让别人家骨肉分离,便可四妞时常回家看望,长大后还许一份嫁妆。”
“这有情有理之事,老太太自是愿意吧”二姐说道。
“不行……”王夏至在边上疯狂摇头。
贾府就算有诸多的不好,但爹娘、亲戚都在,且都是熟人,四妞在这还能安生过日,可这修国公府的人,人均八百个心眼子,水深的很,真到了哪儿,要是一不小心触到了哪位的利益,恐怕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老太太与大奶奶并没有马上让我回复,而是说回来与家里商量一下,让其明天答复。”说完,娘亲看了看,还在那儿傻乎乎的吃着东西的儿女,“说是商量,可咱一家子都是奴才,还能说不吗。”
“四妞虽然傻,可到底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娘舍不得。”真要舍得,早在知道四妞傻时就扔了,何必养到今日。
“姐姐,吃……”四妞见二姐看向自己,便把手中的石榴递出。
“姐姐不用,四妞自个吃吧,”说完,又道,“老太太惜老怜贫,如今能留四妞在院中有口饭吃,可以后呢,总不能一辈子待院里。”
“往好的想,说不定过个三年五载的就让四妞回来了呢。”
这事可说不定,万一一辈子都回不来呢!
“这也许是四妞的造化呢,”二姐接着道,“娘你看看晴雯,原是买来伺候赖嬷嬷的,连府里的三等奴都够不着,结果老太太看上了,吃饱穿暖过了这些年,还学到了一手的秀活,如今又跟了宝玉,以后说不准就是半个主子了。便不是,靠着手上的活,也够一辈子衣食无忧了。”
这举的,还不如不举……
晴雯过的也不算好,你以为人家真是天生脾气爆吗。
刚来时也是腼腆小女孩,为了不让自己受欺负,才天天跟炸了毛的刺猬样,把自己养成了这脾气。
王夏至看这情形,就知道估计是没有回绝的余地了,于是忙回到李延年这儿,想求他帮忙想想办法。
回到修国府,王夏至只看到了还在收拾东西的众人,并没有看到李延年回来,只能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千盼万盼,终于在晚上等到了李延年,并把这事说了出来。
看着急着团团转的人,李延年反而很淡定,表示,“这等好事,你该感谢大奶奶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