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他们要不要跟我出去玩,我说要真正了解一下这个有几千多年历史的城市,最好是每条街道都能够走过一遍。我知道他们去任何地方都是有专车接送,到景点也是走马观花,其实对整个城市的真实情况并不了解。他们当然愿意跟着我玩了,我就带他们到了九眼桥,我随便找了一个修自行车的。我说:“师傅我要四十辆自行车,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是我读书的时候就知道的。我们是穷学生,买不起崭新的车,就买旧车。这些旧车大部分是偷来的,有些其实就是新车。那时候也没有什么需要上牌照之类的说法,一般买到骑走就是。九眼桥的桥洞下面有一些人就专门做这个生意。一旦有陌生人经过多半会问你,要车吗?要发票吗?当然有些也会问你,要小妹吗?这基本上是公开的秘密。这里修车的和一些店铺手里多有赃车。所以当我问师傅的时候,他看了我好几眼,看我的样子也不像警察,便叫我到街口等着。不多久他带着人骑车出来了,我给了他八百块。就带留学生们骑上车,在成都的大街小巷去‘探险’了。留学生问我该给我多少钱,我说你们一个给四美元好了。人民币那时和美元的比价是8.1:1.那时的汇率是固定的。我一辆车给师傅二十——这种‘赃车’的价格多年都是如此。按照比价我多少还可以赚点。留学生们则根本不敢相信,一辆车竟然那么便宜。后来,我就天天带他们骑车出去。几乎跑遍全城。饿了,有一天就带他们去了总府路的一家火锅店吃火锅。这火锅,这些孩子肯定听都没有听说过,英语里也没有相对应的词,我只能够勉强翻译成“hot pot”。我想他们会有新鲜感。火锅在九十年代初还没有进入大众消费领域,算是一种贵族消费。一次一般50——100元一人,也就是吃一顿火锅相当于普通人一个月工资。那天吃下来,总共花3000元,我跟老板说没有人民币,给美元行不?老板说行,那就400美元好了。我说按照比价,你多收了两百多元。老板说自己肯定要赚点,要不你就自己去兑换成人民币好了,反正我就收你3000。我问:“我到那里兑换?”“你去锦江宾馆,那门口天天都有人守着,人家专门做这个生意的。”我回头跟留学生说,等我一会儿。从总府路骑车到锦江宾馆并不远,也就七八分钟的样子。门口果然站了十几人,那些人几乎对所有路过的人都会问一句:“要换美元吗?”大部分情况下,没有人理他。当然那些人也习惯了别人的冷漠,他们并不在意,会很快把注意力转到了下一个走过的人身上。
“要美元吗?”
我走近他们身边悄声问,
“你有美元吗?”立即有四五人围了过来。
“你有多少?1:9,我跟你换。”
有人立即拉住我。“1:10,我跟你换,现钱。”
“行,不要拉,我跟你换。”
我将身上的美元——一共560美元,换成了5600人民币。我支付了3000,还剩下2600,我赚钱了。除去买自行车的800元和请吃饭的300元,我赚1500元,我竟轻而易举赚了两年的工资!我被自己吓了一跳——是真正的心惊肉跳。那群学生也被吓了一跳:他们实在不明白吃了那么多,竟然他们一个人才花十美元。太经济实惠了。第二天上午,趁学生们在上课,没有人陪我练口语的时候,我干脆去了锦江宾馆。
“怎么了?你还有美元吗?”
昨天那几个人围了过来,
“没有了,没有了。”我说,“你们做这个生意安全吗?”他们笑,“你们不怕警察?”他们没有回答我,问我到底想问什么。
“你们为什么不直接进去找老外换呢?”我指着锦江宾馆说。
“进得去还要你说。”几个人都很诧异地望着我,那样子就是我智商有没有问题。
“除非让老外出来带你进去,否则没有办法。门卫查得紧得很,生怕老外出点啥事。”几人给我解释道,
“哦,就只有在这里死等,看哪个老外出来就拦住他,问他要美元?”
“是呀,有啥办法。”
我说:“你们给门卫一点好处不就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