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正离开肃州后,一路快马加鞭直奔汉中。
大渊防备不足,士气懈怠,而楼兰军来势汹汹,先锋军一鼓作气连下数城,不出三日便攻破了肃州、甘州而地。城中百姓流离失所,大批百姓一路南下背井离乡,只为找一个安身立命之所。
林霜也跟着流民,在顾南、韩统领一行人的护卫下退守金昌,在金昌城再次遇上了云公子,林霜重操旧业,和云公子一起当起了军医。
孙将军得知楼兰军来犯,一脸错愕慌乱,喃喃自语道:“楼兰军攻城了?怎么可能?”一下揪住传信士兵的衣领,不敢置信地继续追问道:“哪里来的消息,是否准确?”
“将军,消息千真万确,属下是奉吴将军之命,从肃州赶过来报信的!如今还不知肃州到底是何情形呢?”
第二日天刚亮,又传来了甘州的急报,甘州也被楼兰军攻破了,如今大军正朝着凉州和金昌而去!
得知消息的孙将军跌坐一旁,脸上满上惊恐,这下恐怕自己完了!
幸好还有个稍微清醒些的幕僚,提醒道:“将军,如今当务之急是先派兵支援凉州和金昌,找机会夺回失地,否则西北不保,陛下定不会轻饶!”
“对对对,还有机会,只要我尽快夺回失地,就可将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孙将军稍微回过些神来了。
没想到楼兰军却是有备而来,提前勾结了西边的鞑靼,拦住了前往凉州的援军,凉州也丢了,十万大军围攻金昌,金昌已成孤城,而林霜一行人也被困在了金昌城中。
孙将军看眼下情形,已完全超出了自己所能掌控的范围,无奈之下只得派人八百里加急告知朝廷,求朝廷派兵救援!
当太子殿下、林诤分别拿到顾正和林霜送来的消息时,根本还没有机会犹豫是否告知陛下,八百里加急的军报已经呈上了朝堂。
朝堂之上,太子殿下奏请道:“父皇,儿臣昨夜刚收到顾侯爷传来的消息,说山匪招供和西北边境的楼兰人有勾结,顾侯爷担心边境安危,孤身前往肃州,探得楼兰在肃州屡有异动,甚至闹到了将军府,而孙将军却不管不顾,此次被楼兰军数日连下数城,置我西北百姓于水火之中,孙将军难辞其咎,恳请父皇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陛下雷霆震怒,拍案而起,“好个孙炳文,朕将西北托付于他,他却如此辜负朕之所望!”
眼看局面即将一发不可收拾,三殿下冒着被牵连的风险,为孙将军求情。
“父皇,战前换将有损士气,不利战事,何不让孙将军戴罪立功,等战事结束后再问罪也不迟!”
“三弟说得轻巧,边境守将丢成乃大罪!如此无能之人还如何领兵!”太子殿下不满地说道。
“儿臣愿前往西北督军,不破楼兰誓不回朝!”三殿下继续说道。
“哼,你倒是会给你舅舅求情!你就不怕朕连你一同治罪!”
“孙将军犯下如此重罪,儿臣规劝不到位,本就有罪,如今只求父皇肯给儿臣一次赎罪的机会,等赶走楼兰后听凭父皇处置!”
陛下虽不满孙家日益嚣张跋扈,对三殿下却是颇有偏爱,再恼怒孙家其实也想再给一次机会,毕竟孙家终究是三殿下的母家,陛下不愿三殿下太过难堪。
“看在你一片赤诚的份上,这次朕便再给他一次机会!军情紧急,着三殿下为征西大将军,点兵5万,统领三军即刻启程前往西北,平定楼兰和鞑靼之乱。”
“儿臣领命,定不负陛下所望!”三殿下跪接旨意。
“启禀父皇,此次楼兰勾结鞑靼有备而来,两面夹击,我军目前正腹背受敌,三弟就算急行军也得要数日才能到西北,刚好此时忠勇侯正在汉中剿匪,匪患已平,汉中离西北不远,何不让忠勇侯就地带兵先行援助西北,协助三弟解西北危局。”太子殿下眼见着已阻止不了三殿下掌兵,当机立断推举了顾正,好歹也能对三殿下有个掣肘,否则若大胜回朝,定会威胁自己的地位。
于是三殿下任三军统帅,顾正和孙将军为左右将军,孙将军继续领西北守军驱逐楼兰,顾正带着从京城前往汉中的一万丰台大营人马和五万汉中守军对抗鞑靼,策应孙将军。在三殿下未到西北之前,二位将军可依战场情形灵活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