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三殿下和顾正同时来到了刑部衙门,两人恰巧在门口碰上。
顾正一想到林霜和他一起回京,浑身都不是滋味,冷漠地看着三殿下,毫无恭敬地敷衍道:“见过三殿下!”把“我对你很不满”这几个字透透彻彻地挂在脸上。
“我看侯爷是压根不想见我啊!”三殿下也不忘挖苦两句。
“殿下说笑了!”顾正嘴上应付着。
刑部尚书元大人看着这两人你来我往,心想果然这侯爷是太子一派的,和三殿下针锋相对,心里咯噔一下,希望这两尊大佛千万不要在自己的刑部闹起来了,三殿下和太子自己哪个也开罪不起,赶忙往前一步打圆场,说道:“殿下侯爷,辛苦了,要不先移步进入堂内,下官已经把户部一案的卷书都准备好了。”
三殿下和顾正再互相不满,也不是会因私误公之人,听元大人一说也没有再继续纠缠下去,跟着一起进了刑部衙门。
“户部众人现在在何处?”三殿下边走边问。
“户部人数众多,现在都被禁足在户部衙门,等着二位到了后提审。”元大人回道。
三殿下吩咐人将他从豫州带回来的证据全部拿了过来,元大人连忙派人整理证据,梳理案件线索,尤其是户部的一些账本需要专人核实。
一连几天,顾正都和三殿下扎在刑部,也没空去探望林霜。之前不管是林霜也好,还是顾正也好,暗地里给三殿下的证据够详实,很快户部长期挪用公粮,贪污赈灾款的罪行被一一查实,参与其中的官员都被下狱,户部尚书曹大人也在其中,被关押在刑部大牢。
这期间,太子殿下又找到了顾正,叮嘱顾正尽快处理好曹大人的事情,以免牵连自己。
当天夜里顾正便来到刑部大牢,由于时辰已晚,刑部元大人刚好不在衙门当职,当职之人乃刑部侍郎杜大人,见顾正亲临刑部,赶紧上前见礼迎接。
“杜大人免礼吧!曹大人一案,陛下和太子殿下都甚是关注,既然命我协理,那我少不得是要多替元大人分忧的,犯官现在在何处?”
杜大人回道:“回禀侯爷,在天牢里呢。”
顾正:“行,现在我要提审,命人带他来见我。”
杜大人有些犹豫,嗫嚅地说道:“元大人如今不在刑部,要不......”
顾正本就是专门挑了个无人在的时候,又怎会允许他犹豫拒绝呢,于是低沉地说道:“怎么?我受陛下之命协理此案,如今要提审人犯还要经得元大人的同意啦?杜大人是觉得陛下的旨意还不如元大人的心意重要吗?”
这个罪名杜大人可担不起,立马嗖地跪下,说道:“下官绝无此意,还望侯爷明察!只是此案刑部主审,三殿下和侯爷监审,如今三殿下也不在,单独提审要犯,有些不妥……”
顾正不看他一眼,也不说话,就让他这样跪着,不怒自威的样子给杜大人吓得不轻,之前就听说这位侯爷在战场上杀人如麻,没想到脾气也这么差!
徐先生见状,企图周旋一下,说道:“我们侯爷和杜大人一样,都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适才侯爷发现了案件中的关键,才会紧急提审人犯!杜大人还是赶紧把人带过来吧,我们侯爷抓紧时间审过后把结果告知元大人,这案情进展也能快一些不是?我想无论是三殿下还是太子殿下,都希望这案情尽快结案,若是耽误了案情,陛下怪罪下来,你我可都承担不起!”
杜大人一早就知道此案牵连甚广,想了想觉得徐先生所言不虚,顾正代表太子殿下和三殿下一起监审此案,哪一方刑部都开罪不起,顾正本就是陛下钦定的协理之人,提审人犯合情合理,自己没必要得罪顾正,到时候若是追究起来,自己也就只是个听命办事的人而已,于是说道:“那下官这就安排,请侯爷移步刑部大牢。”
顾正顺利提审到了曹大人,曹大人一见审问之人乃是顾正,心里立刻升起了希望,以为是太子殿下安排来救他的。
顾正屏退了左右,命徐先生在门外守着,曹大人立刻说道:“顾大人,您可终于来了!可是太子殿下让您来救我的?”
顾正一心想知道当年事件的真相,耐着性子和曹大人周旋,说道:“曹大人,不急,您的事情太子殿下很是上心,不过至于太子殿下是否要救您,恐怕得由我来定了。”
曹大人一听这话,隐隐觉得有些不妥,但在天牢里这些日子,恐惧占据内心,早已失了往日理智,只要有被救的希望,他都不放过,于是说道:“侯爷,您说,需要我做什么?”
“今夜我有另外一件事情想和曹大人确认,希望您能如实回答!”
“侯爷但说无妨。”
“3年多前,那封证明顾家军通敌叛国的书信到底是何人交到你手里的?”顾正带着满身的怒气,盯着曹大人质问,那周身抑制不住的寒气吓得曹大人瑟瑟发抖。
当年之事,本就是他的一个心结,如今多年后被人提及,曹大人支支吾吾地不知该如何作答。
顾正丝毫不给曹大人喘息之机,继续威胁道:“曹大人最好如实相告!否则,恐怕这刑部大牢你这辈子就出不去了!”
曹大人还寄希望于太子殿下,说道:“不会的不会的,太子殿下不会管我的!”
“哼,你还有脸提太子殿下,你觉得太子殿下会为了你损了自己的声名吗?难道你会觉得在太子心中你比他自己更重要?所以我想知道的你最好如实相告,否则你知道等着你的是什么!”
这下曹大人才彻底反应过来,原来顾正另有所图,颤颤巍巍地问道:“你到底是谁?为何会追查当年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