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覆局 > 第17章 难如意(二)

第17章 难如意(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心心念念的人居然已经定了亲?!

赵洵呼吸一滞。

这话从徐琢与陆敬慎两人嘴里同时说出,应当不会有假,他登时没了拱火看热闹的兴致。

刘圭连连赔笑,说话那叫一个理不直气也壮,“陆相公,老夫也只是随口问一问,何必这么冲呢?”

赵洵越发觉得是因为刘圭跟个狗皮膏药一样,死缠着徐琢说亲,才让陆霄有机可乘,火气瞬间就上来了。

“刘圭,你拦着他们不让走,也别怪人家不跟你好好说话。”

刘圭自知理亏,干笑几声,咬着牙悻悻离去。

虽说有赵洵帮忙,才能这么快把刘圭打发走,但徐琢仍旧不乐意理会他,他一见到这俩人,心里就窝火,冷着脸头也不回地往苑外走。

陆敬慎与赵洵更不对付,自然也没什么好说的,于是也加快了步子,随徐琢一道离开。

暮色四合,凉风阵阵。

元宝拿着件氅衣在苑内四处张望,眼下宴席已散了好些时候,参宴的新进士与官员都走得差不多了,可迟迟未见赵洵出去。

尽管倒春寒已然过去,但日头落下,仍能感受到空气中的凉意。

今日赵洵穿得单薄,又饮了不少酒,元宝唯恐他吹了冷风会头痛,走过一段碎石子铺就的弯曲小道,矮木丛后方渐渐显现出赵洵的身影。

他立刻踮着脚快步向前,将手中氅衣披了上去。

这会儿赵洵满脑子都是徐予和定亲的事,心中不免有些怅然,步子比平时慢上许多。

元宝见他一脸苦相,还心不在焉的,急得直挠脑袋,明明宴席结束时还好好的,怎么一会儿工夫就成了这副模样。

他蹙着眉头,一边在后面跟着走,一边伸长脖子观察赵洵的脸色,“听闻饮完酒不宜吹冷风,此处正好是迎风口。”

元宝又自言自语了足足五六句,前头那人才拉着腔调淡淡嗯了一声,他眉头拧得更紧,一张嘴声音也变得紧张许多:“都怪我,明知起了风,要是早些将氅衣送来就好了。”

赵洵顿了顿脚步,“这点风不至于吹倒我,我只是有些乏了,你怎的还噼里啪啦说个没完了。”

元宝撇撇嘴巴,又看了一眼赵洵的颓相,显然有些不相信。

赵洵吸了口凉气,将手搭在元宝的肩上,“走了,回府。”

琼林宴一共两日,第二日赵洵的目光总是时不时地往陆霄那边瞥。

那人比之他,温雅不少,和徐予和又是少年相识,俗话说得好,近水楼台先得月,他不禁抿紧唇瓣,捏着瓷盏的手也加重了力道。

而且陆霄在宴中就将谢表挥笔写完,文采之卓然,惊艳在场众人。

他的才学,显然比一甲另外两人要高出一大截,这样一个人,日后授官入朝,必定会给守旧派增加莫大的助力。

思及此处,赵洵只觉得胸中憋闷,心绪杂乱,眼前的珍馐美馔皆味同嚼蜡,不住地往嘴里灌酒。

赵珩心细如发,很快发现自己的弟弟有所异样,就让周内侍带他先到苑中的寝殿歇息。

赵洵施礼告退,只是陌生的房间他总感觉不习惯,便直接回了宁王府。

**

次日,朝中又发生了一件大事。

徐琢连上两道奏疏,弹劾刘圭治家不严,徇私包庇,纵容亲子略卖良籍女子为奴婢,实在有失大臣之体,更违朝廷之法。

朝臣一时哗然,毕竟拐卖良籍女子为奴婢这可不是小罪,官府吏员若是包庇,同样处以重罚。

然而不少官员都觉得刘圭秉性淳厚,哪怕再溺爱亲子,也不会做出违背律法之事。

刘圭心中更是忿忿不平,当日便备好聘礼,遣了媒人去徐家提亲。

媒人秦七娘久叩徐府大门,一直不见有人来开,遂心生一计,让抬聘礼的家仆往后退到附近的窄巷里,又在街边找了个小乞儿,使些钱让他叩门。

冯养娘不信媒人会就此罢休,让家仆搬来梯子爬上去看一看外面的情况,门口的媒人与抬聘礼的人皆已不见,只有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童。

“娘子,料想这乞儿是那刁滑的媒人婆派过来的,他们算准了娘子心善。”

那小乞儿赖在门外不肯走,声泪俱下,苦苦哀求门内的人能施舍些食物给他裹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