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覆局 > 第6章 雪中行(一)

第6章 雪中行(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杜浔轻咳两声,“自然是有事,你赶紧出来下。”

终于能送走眼前这人了,徐予和心里轻快许多,“看样子杜小官人是有急事,公务要紧,王爷不必管我。”

赵洵犹豫片刻,才把食盘放在案上匆匆离去,连袖中密信掉落出来也未察觉。

“何事?”

他一脸怨气地发问。

杜浔如临大敌,拉着他的袖子边走边说:“徐御史来了,就在府邸门口,看那脸色格外不好,你可要做好准备啊。”

赵洵蹙眉反问:“他来我府上做什么?”

“这我如何知道?早朝被他一顿怼,我也没敢问,”杜浔揣着双手,揣测道:“不过咱们在御史台的人报信回来,你今早痛斥重文轻武之弊,又和徐御史、陆相公他们叫板,那群台官(1)今日可是议了整整一日,都准备上折子劾奏你呢,徐御史该不会是来找你继续辩驳的吧。”

赵洵沉吟道:“知道了,我能应付,你去告知徐小娘子,让她早些歇息。”

杜浔巴不得不去面对徐御史,揶揄道:“好嘞,我这就去告诉你的徐小娘子不用等你了。”

赵洵转身抬脚一踹,杜浔捂着屁股跳开,指着他说:“我要告诉老师,当你师兄怎么天天挨踢?”

赵洵懒得理他,继续朝前走,待到正门,徐琢果然在门口站着,对方一瞧见他,把脸板得更紧,那他自然也不想给对方好脸色,话语中带着几分讥嘲:“什么风把徐御史给吹来了?”

徐琢正想开口,却被赵洵直接打断:“若徐御史是为今晨之事而来,我奉劝你还是走吧,惟与士大夫共治天下(2),恕我不能完全苟同。”

听他这样说,徐琢心里的火又被勾了起来,也不再客气,朗声道:“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君臣共治有何不可?何况太祖为惩累朝藩镇跋扈,保天下长久安定,这才重文治,收天下之兵,怎是王爷说改就能改的?”

“如何不能改?文武并举有何不可?”

“祖宗之法不可违!(3)”徐琢肩背挺直,眉目犀利,双手拱起往上一抬,高声道:“事为之防,曲为之制,太/祖法度已定,你我谨当遵承才是,岂能逾越?令藩镇之弊重现?(4)”

赵洵左耳进右耳出,秉着气死人不偿命的态度,眯眼冷笑,“要真按辈分,那也是我祖宗,不是你祖宗,我这般想这般做自会向我祖宗交待,你急个什么劲儿?”

这番话虽然不讲道理,但还真挑不出错,宁王实打实是太祖太宗的子孙,徐琢一时语结:“你……你……”

赵洵拂去袖上落雪,淡淡道:“徐御史怎的都话说不利索了,悠着些,莫再气出病了。”

徐琢狠甩袍袖,冷哼一声,险些忘了自己来此的真正目的,他舒了口气,不想再跟他理论,“今日臣来王爷府上,并非是为……”

不等他说完,赵洵又道:“西北边事不断,情况特殊,所以我只提议归还西北武将的调兵权,文武相制对抑制武将跋扈,藩镇独大,确实行之有效,但若是不分情况绝对遵循,那便是因循守旧,敢问徐御史,我朝如今之境况,不这样又当如何?”

徐琢长叹口气,他并非不知当前境况,大梁可以说是历朝历代最重文治的王朝,然而过于重视文治,也会适得其反,加之种种原因,大梁积贫积弱之弊日渐严重,西北两大边国先后多次挑起战事,可缺精兵,缺良将,缺战马,如何赢得过能战善骑的敌军。

赵洵揣着手,目色阴郁,似有隐忍,“徐御史,太/祖还说,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我再问你,若真能预防,那为何西羌、北契屡屡来犯,岁赐又是何物?”

徐琢低头不语,大梁被边国侵扰多年,逢战多败,士兵积怨,百姓叫苦,幽云十六州尚未收复不说,最后只能选择缴纳岁赐(6)求和,何其软弱,何其屈辱!

赵洵又是一番冷笑,“看来徐御史也知道这些情况,何必再来讨气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