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我也没看过多少日本小说,但还是觉得,如果想要了解日本文学,直接看丰饶就够了吧…甚至觉得,嗯?川端康成是怎么超过三岛得奖的?
雪国翻开了N次,开头很美,但半路就看不下去。我现在觉得丰饶光①春雪就已经涵盖了雪国,而且超过它。
我看完春雪第一反应是川端和三岛完全两个方向,雪国是空转景,景生情,情灭变空,偏白描,的确很古典,很有余味,很贴近中国人理解的古典美,水墨画。
三岛在这方面写的很完全,很丰满,用意象、场景、色彩、哲思写“满”,满后转“空”,浓墨重彩写虚无简直牛逼plus,
三岛真的是…甚至觉得用天才来形容不太够,他的脑瓜里都在琢磨啥,能感觉到那么细微幽玄的东西,最吓人的是,他偏偏能找到无数恰如其分的意象把这种感受表达成形。牛x
单看春雪一本,古典文学淋漓尽致,“景”“情”“空”可以涵盖雪国的内容。
而春雪仅仅是第一部,是轮回的起点。
加上后三本,宏大和虚无的本质更加凸显,比雪国更多一重对“理”的思考和追求,构成丰饶的筋骨。结尾甚至神来一笔,让人说不出什么滋味。
他得知川端诺贝尔的时候什么曹丹的心情我都难以想象……
说实话看完丰饶前,我都没想到自己快变成半个三岛吹(?)
之前因为知道他去找自卫队演讲切腹嘛,对他的印象一直是极右魔怔人
但是看完小说以后觉得,他就是单纯的一个追求美到疯魔的人。
他的美和死亡密不可分,就是想要死的美美的,辉煌的,终极的,带有理想的殉道。至于具体的“理想”很无所谓。信天皇也无所谓,信别的也无所谓,只是想死的很伟大,很有仪式感,信仰是仪式的一部分,他需要自己坚信着什么,坚信本身的力量很重要,而不是坚信的对象有力量。
他应该活在古代,就是做那种任侠、刺客,荆轲、高渐离、伯夷叔齐、长宏、嵇侍中…
就适合做那种愚忠到让人怀疑他脑袋是不是钢筋做的那种臣子,选定一个主公,为了他螳臂当车,焕发出一瞬间的光彩,闪电一样划过长空后迅速熄灭,只留下史书上几行字,和千百年的颂扬。
我觉得三岛要是穿越,恨不得撸袖子替荆轲行刺,被抓住以后壮烈的自杀,然后留下朋友和敌人掩面叹息,感觉他会暗爽。而且刺杀必然失败也是他暗爽的一个要素
但他偏偏出生在一个极具动荡的近现代,目睹了天皇这个虚假信仰终于从神坛跌落的过程。
其实他和《刀锋》的拉里也是类似的问题,出生在古代,就可以顺理成章的信仰,不用质疑,可是偏偏他们出生在现代,他们知道天皇、上帝、佛陀都是假的,比起这些,人们更需要的是物理化学,数学地理…,但是人可能就是这么奇怪,理智明白佛是假的,但还是去相信,去祷告,的确有出家的高材生吧,他们难道没学过唯物主义吗,只不过是需要而已。
说到这里想到陀的白痴,里面有一个让我印象很深的小片段,就是一个人讲社会已经失去的宏大的力量源泉,像以往时代一样,将万万人紧密凝聚在一起的东西已经消失了。
从我的理解来看,对应的是晓寺和天人五衰反映的心理状况。
如果说春雪是遥远的古典时代的挽歌,勋是过时的武士精神的消亡,那晓寺对应的是(三岛)当代无意义的享乐和逐渐腐烂,天人五衰是(三岛未来)碎片的、失去凝聚力的、松散茫然无目标的现代人。
三岛在七十年代就察觉到这样的气息,让我觉得好牛x,他那个时候日本经济繁荣,还在输出,是属于③晓寺的享乐阶段,但他居然嗅到繁荣下的腐烂味,并且写了第四本天人五衰,真的牛x
当然以上是后找补的分析,是多年阅读理解的经验,毕竟从社会背景来分析已经快变成本能了,不联想社会就不舒服斯基。
我最本能的想法其实只有“色即是空”四个字hhh
另谈三岛中的女人
看到一条评论说三岛右的表现就是认为只有男人能够“决然赴死”,女人不行,所以四部的四个主角里,只说月光公主困于□□,没有写她有什么信念。
我只能说三岛确实有这种观念的痕迹。
不过这种观点没办法解释门迹,槙子,涓江。
聪子出家后没有腐坏膨胀,而是依然俊美澄明,只是没有回应过去与松枝清显的记忆。
某种程度上,本多繁邦经历六十年和身体衰老精神腐朽的东西,门迹在十几岁出家后就渐渐得到了。
从我的理解来看(划重点),我就是随口说一说
三岛对女人,一方面的确有认为“女人没有赴死的资格”,一方面塑造出门迹聪子、槙子、涓江这样超越了对应男人(松枝清显、勋、安永透)的角色。
其中槙子是②勋的女主角,却在③晓寺中是被几个人都推崇的形象
涓江是④安永透的女主角,是真正的排除现实,依靠幻想过活的人,超越了安永透和三岛,是达到一个顶点的人。
聪子是①春雪的女主角,在春雪中,松枝清显就说过聪子承担偷情罪责的行为,让她变得纯洁,而清显本人逃脱了惩罚,却被阴翳笼罩。在④天人五衰中,聪子和本多繁邦也形成强烈的对比,一美一丑,一执着,一忘情,一个年轻时就找到了道路,一个花费了六十年才找到脉门…
我怀疑他也有一点巫女情怀。就是自古以来,一边嘲讽女人,一边认为女人更容易通灵,有更接近神秘和终极的天赋。
像动画里,我们很容易想起翠子,桔梗,戈薇这样灵力强大的巫女,就是一个表现。
和面纱里求道的kitty完全是反方向。
当然,我觉得他对本多繁邦这样衰老丑陋的人也不是完全的否定,单纯为了烘托“色”和“空”,观察命运。
像之前就讲过,作家不可能创造出一个角色纯粹是为了让人批判,作家必然投射自己的一部分,会对角色抱有同情和肯定,即使他甚至意识不到。
本多按照人类正常的过程从年轻时的自持到年老的腐朽,终时感悟,他的感悟是有价值的,他做的错事是普适的。
不是只有聪子这样顿然开悟,年纪轻轻就抵达遥远的彼方是唯一的道路,普通人注定走不到那里。实际上,普通人也有悟性,经历六十年的颠沛流离,也是一条道路。
只不过三岛没有选择这个,他选择了在自己的控制下,走向死亡和终局,放弃了衰老和腐坏的部分。
聪子、勋…这些都是三岛理想中的人,想要成为的人,但他其实也隐隐明白,自己是凡夫,不是释迦牟尼那样能顿悟,也不是天生的荆轲,他只能去接近扮演。
(当然这都是我瞎猜的)
哎,总之看完感想还蛮多的,有很多地方也很矛盾。不过我觉得矛盾也是魅力的一部分。
比如,三岛以前一直向往死亡,到幻想切腹,为切腹加上种种滤镜,但最后还不是肠子毁了一地(咳咳),他那个时候不想活吗,他在向往死亡时,难道内心没有一个微弱的声音说想要活下去,即使变得丑陋,也想要活下去吗。
我觉得是肯定有,只是他的其他部分太沉重太宏大了,完全压过这部分,天平失衡了,就忽略了。
不过分析的时候如果带上求生本能,作品和他本人都会变得更加复杂而有魅力。
四本里,我觉得最无聊的就是奔马,最美的是春雪,必不可少的是晓寺和天人五衰。
就好像一朵花,花冠非常美,根茎扎在土里又很脏很丑,但是植物是有根茎才有花,才完整。人也如此,只是很不幸,人可以单独采撷花朵,人为去除根茎,截断这个完整的过程。
好像说跑了哈哈,还是总分总收个尾。
人间种种丰饶的色相,最初的清澈,尖锐,到后来的享乐,浑浊,腐坏,破碎,最后都是虚无,是空。
想起我看完春雪的时候,文库本的封面是一片绮丽的紫色,但是封面之下,还是同样的图案,却去掉了紫色,只剩下黑白双色。迷离的紫海下,不过是黑白的浪潮周而复始,空洞无味。
以上
唠一唠我看完丰饶的想法,说的很乱请见谅,诶嘿
_(:з」∠)_
我居然写了四千字读后感,果然上学被要求写读后感和自己唠嗑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