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武则天新史:仕女长歌:唐朝的女人 > 第212章 德妃娘娘巧施妙计 废后淑妃卷土重来

第212章 德妃娘娘巧施妙计 废后淑妃卷土重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萧淑妃马上想到了自己的两个女儿和儿子李素节,现在她的大女儿也就十岁出头,小儿子李素节也才五六岁,孩子们这么小,如果没有自己武如意那个贱人会怎么欺负自己的孩子?所以自己一定要出去!德妃说得对,应该让自己的女儿和儿子求情到皇上面前,皇上一定会念及父子,父女之情饶过自己的,再加上德妃安排的妃嫔的求情,她和王皇后被赦免的可能性很大。

想到这里萧淑妃也不再犹豫,立马撕下了自己的一片衣服,给自己的女儿们血书一封,一定要让她们亲手交给父皇。

德妃做好所有的谋划之后就在后宫诸妃嫔“见安”她的时候说出了自己的打算,说是王皇后在位时对大家的好处,王皇后也并没有对不起大家的地方,相反不少人都是受过王皇后的恩惠,现在王皇后落难,希望大家都在皇上面前替王皇后美言几句,这是她这个德妃的“请求”,说是请求,后妃们谁又不明白德妃娘娘的意思。

所以在此之后,李治不管雨露均沾到谁,有人会隐晦的表示王皇后娘娘的好处,以及王皇后在位多年把皇上的后宫治理的条理清晰,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也有人会说自己梦到了曾经的王皇后娘娘,不知道皇上梦到了没有。

在御花园赏花的时候就会看到有人跳着王皇后喜欢的唐舞。

一时间可谓是到处都是王皇后的影子,让李治不可避免的会想到自己的废后王皇后。

糟心的事不止如此,萧未央的两个女儿和儿子李素节也是在李治面前哭哭啼啼,李治看着自己两个十岁左右的女儿带着五六岁的弟弟跪在自己面前喊着“父皇,我们想娘了”、“父皇,这是娘从狱中送出来的血书,娘知错了,父皇,你就饶过娘这一次吧”。

萧未央的两个女儿和弟弟本就因为这么长时间没有见到自己的娘惶恐,现在又看到了萧淑妃的血书,哭起来更是情真意切,让李治感同身受。

这是德妃的一串连环计,李治就算可以躲过自己的后妃,也躲不过自己的女儿和儿子,更何况李治儿女本就不多,李治的脑中都是狱中受苦的王皇后和萧淑妃。

王皇后说得对,李治仁儒,李治对她们一日夫妻百日恩,李治对她们心中有亏欠。

在废后之后,王皇后和萧淑妃被下狱,李治以为时间可以抹平自己心中的愧疚,废后本来也是他不得已而为之,根源是皇相之争,所以他不想去见关入狱中的王皇后、萧淑妃二人,她们或许不是无辜的,但一定是被牵连的。

现在李治想要躲都躲不开,到处都是触景生情,于是李治就去看望狱中的王皇后和萧淑妃二人。

不来则罢,在看到王萧二人的时候让李治难以置信,狱中生活条件本就不好,所以二人可以说是睡在草堆上,这哪是李治接触过的?

还有就是吃饭的碗,里面都是剩下的饭菜,在王萧二人可以的摆置下已经馊气扑鼻。

这是人呆的地方?这就是自己的妃嫔?李治看的黯然神伤,对着躺在草堆上的二人喊道:“皇后、淑妃安在?”

李治不知道二人只是在装睡,她们在狱卒喊“皇上”的时候就知道德妃的计划已成,皇上真的来看她们了,所以她们准备好了让李治看的东西,现在又听到李治的呼喊。

王皇后哭着道:“妾等罪责在身,已被皇上废为宫婢,如何还值得皇上用妃称?”

萧淑妃也是哭着道:“皇上,臣妾愧对皇上偏爱,只是皇上不该来这等污秽之地,只恐脏了皇上的眼睛。”

李治的性子哪里受得住王萧二人的心思,于是道:“宫里的罪婢尚且有掖庭委身,你们有罪何至于沦落狱中,你们是朕的皇后,朕的淑妃,即使有罪也与寻常人不同,宫中闲置的院落何其多?你们在宫中另寻一处宅院也可悔罪。”

王皇后见计成,哽咽道:“皇上念及往日恩爱,使妾等再见天日,妾等谢皇上隆恩,只请皇上将院落命为“回心院”,以示妾等回心转意之意,望皇上成全。”

于是王皇后和萧淑妃二人在德妃的一番暗助之下终于得以逃出内狱,在安置好“回心院”之后,二人知道这只是自己反败为胜的第一步,之后就要循序渐进,她们终有起死回生的那一天,到时候就要有武如意的好看。

武皇后听到这件事的时候却是晴天霹雳如遭雷击,王皇后和萧淑妃谋害了她的女儿安思定公主且不说,还几次谋害自己未遂,可谓是自己的生死仇敌,李治这是怎么好端端的就把她们给放出了内狱?此前武皇后不是忘了她们,而是知道自己新上位根基不稳,也就勉强接受把二人关在牢狱中,现在居然被李治安置在了一个什么“回心院”?回心,回心,这到底是要谁回心转意?

武皇后马上找到李治询问此事,却只是得到李治“朕即有处置”的答复。

经此一问,武皇后事感蹊跷,她知道李治对王皇后和萧淑妃之事躲都来不及,怎么会突然就去内狱看望二人?于是武皇后召来了徐婕妤一问,才知道是德妃在背后嘱托妃嫔在李治面前念及王皇后和萧淑妃的好,还有萧淑妃二女一子的恳求,这才有了李治于心不忍的探望。

原来如此,武皇后这才知道事情背后是德妃的阴谋,要不说德妃高明呢,就连阴谋诡计都是如羚羊挂角,神不知鬼不觉,于无声处就算计了李治和自己,别说自己事先不知道,就算是知道了也拿这件事无能为力。

只是王皇后和萧淑妃被放出是武皇后万万不能接受的事,她根基本就薄弱,现在对上一个德妃已经是勉力为之,如果再加上王皇后和萧淑妃二人,只怕她维持的能力都没有,一旦二人卷土从来,到时候阶下囚只怕会是自己了,那自己的儿子李弘怎么办?现在李弘已经是太子,一旦自己失势李弘必定首当其冲。

所以她和德妃,王皇后,萧淑妃三人不只是皇后之争,更是生死之争,武皇后从来不知道自己的杀心会如此重,还有后宫的这些女人,自己应该杀一儆百了。

杨氏在知道废后和萧淑妃被放出之后也是甚为忧心,女儿面对的局面杨氏一样明白,可是面对女儿的杀心杨氏劝解道:“斩尽杀绝,不留余地不是上策,你一旦杀一儆百杀了王皇后和萧淑妃二人,以后只怕会成为世家的敌人。”

天下是皇帝的天下,也是世家的天下,王皇后出身并州王氏嫡系,萧淑妃出身兰陵萧氏旁系,俱是世家之女,她们可以被治罪,但不能被杀,这是世家的颜面,所以杨氏会说杀了二人就是与世家为敌。

一边是自己的安危,一边是与世家为敌,武皇后实际上也没得选,长久以来她都在思考自己作为皇后娘娘的立威之事,结果她新官上任的三把火只敢烧到自己的武家,所以这才有了德妃操纵的后宫众妃嫔对自己阴奉阳违,现在更是把她逼到了绝路,如果这一次有了王皇后和萧淑妃的卷土重来,自己这个新皇后以后只怕就是一个笑话,可是一样的道理,杨氏说的话也对,自己眼下的局面稍有不慎就是引火烧身,自己如何杀的名正言顺才是问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