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武则天新史:仕女长歌:唐朝的女人 > 第187章 武如意一解当年事 萧未央心中多悲怨

第187章 武如意一解当年事 萧未央心中多悲怨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如果一个人在犯错之后想要淡化自己的错误,减轻自己的罪责,最好的办法就是抖出别人的错误,掩盖自己的过错,这样对比之下自己就会是一个“好人”。

现在的萧未央就是这样的心态,她在知道自己被王婠“放弃”之走投无路后,为了求得一条生路,萧未央知道自己的生路掌握在谁的手中,所以她用头撞墙这样以死相逼的方法见到了李治,并且为了李治不再被王婠“蒙蔽”,萧未央打算招供出自己所知道的她和王婠之间所有的秘密,这些秘密注定会震惊一直被蒙在鼓里的李治和在外面偷听的如意。

李治听到萧未央说王婠还有瞒着自己的秘密,马上就让萧未央具体说来。

萧未央此时心中也是一横,她现在不只是要招供她和王婠秘密谋害李弘的事,因为仅仅如此并不能保证自己“清白”,她必须要说出王婠更多的脏事才会显得自己是一时被王婠鬼迷心窍的无辜者,自己只是从犯,王婠才是主谋!

所以萧未央接着道:“据臣妾所知,王婠对武如意的谋害之举实际会更早,要早到武如意因为牵涉进高阳公主谋逆被迫出宫之时。”

李治一阵疑惑,涉及高阳公主谋逆之事,这要早到什么时候?自己怎么记得当时的皇后和如意还“关系很好”呢?偷听的如意则是心中一动。

萧未央道:“皇上有所不知,当时的武如意因为牵扯进高阳公主谋逆一事,她被迫出宫,可是武如意出宫之后就发现自己肚子里已经怀有了皇上的孩子,也就是后来的安思定公主,这是皇上知道的事。”

李治点头,自己的女儿他肯定知道,并且他也是在王婠的告知下才知道出宫的武如意肚子里有孩子,于是在他知道之后也就赶紧命令内侍监把武如意接进宫,难道这其中还有自己不知道的事?

萧未央接着道:“实际上在皇上知道这件事之前臣妾就已经知道,是有人偷偷把武如意的消息告知的臣妾,因为这个人知道臣妾和武如意有仇,陛下可知这个人是谁?”

李治缓缓道:“是皇后?”

萧未央肯定道:“是皇后!这个消息也只有她知道!”

李治失神道:“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萧未央道:“皇上可知道武如意出宫后在感业寺被人追杀的事?”

李治震惊道:“你是说?”

萧未央凄苦的哭着道:“是的皇上,臣妾在知道武如意出宫后,并且肚子里还有皇上的孩子的时候,臣妾就安排人追杀了武如意,因为臣妾不想武如意再回到宫里,可是臣妾也知道皇上一旦知道武如意肚子里有孩子是必定会接武如意进宫的,臣妾一时被嫉妒蒙蔽失了神就派人去追杀武如意,臣妾知错。”

李治现在的心情已经不能用震惊形容,“淑妃,你太让朕失望了,朕当时只以为是皇姐为了要挟朕,所以才挟持的武贤妃,没想到背后是你在派人追杀她。”

这就是当时的巧合,高阳公主因为谋逆事泄,不得已想要逃出长安城再做打算,没想到会巧遇同样在逃亡的如意,这样两个逃跑的人就撞在了一起,甚至高阳公主当时还以为追杀如意的人是李治派来追杀她的人,她的侍卫也就挡住了追杀的杀手,间接救了如意一命,直到后来高尉犁追到高阳公主,如意也就顺势成了高阳公主的“人质”,想要出城而去。

事后李治那里知道这两件事中间的弯弯绕绕,哪知道如意能活下来就是一个巧合,也就把所有的罪责归结到了高阳公主的身上,现在才知道当时追杀如意的人是萧未央派过去的?

这也是萧未央选择在那个时间追杀如意的原因,因为如意当时被迫出宫众所周知的原因就是因为如意不愿意做高阳公主的棋子,为李治赦免当时还活着的魏王李泰回归长安城吹枕边风,所以“自愿”出宫,这就算是得罪了高阳公主,不管高阳公主逃不逃跑,杀害武如意的脏水都会泼在高阳公主身上,戏剧性的是最后救了如意的人还是高阳公主,虽然救如意并不是高阳公主的本意,只是巧合下的巧合。

萧未央道:“皇上,这都是臣妾的错,但臣妾也只是被王婠当成了借刀杀人的棋子,因为臣妾后来才知道追杀武如意的人数不对,所以臣妾猜测当时王婠告知臣妾武如意怀孕的消息达到借刀杀人的目的之后,她自己也派出了杀手,臣妾只是她遮掩的工具。”

李治难以置信搞得看着萧未央,难道萧未央嘴里这个老谋深算的人真的是皇后?这是超出李治认知的事,可是按照李治了解的萧未央这也不可能是谎话,所以一直以来是自己不了解自己的皇后?王皇后在贤良淑德的表面下还带着另一副面具?

在外偷听的如意此刻心中也是如惊涛骇浪般汹涌,她也没有想到自己当时被追杀其中会有这么多的内幕,在她被追杀的一开始她也以为追杀自己的人是高阳公主派出的杀手,因为她知道自己得罪了当时权势可以和长孙无忌抗衡的高阳公主,所以她出宫重回感业寺就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只不过是肚子里的安思定公主让如意又有了求生的念头,所以她开始逃亡,只是如意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在逃亡的路上巧遇同样在逃亡的高阳公主,并且在高阳公主的反应下得出追杀自己的人并不是高阳公主所派,如意当时也就猜到了可能是萧未央所为,如意现在又想起了当时高阳公主莫名其妙的一句话,“也许想你死的人不止萧未央一人呢”,现在看来高阳公主一语成谶,萧未央的背后居然还有王婠的操纵,如意以为当年对于自己的追杀,自己看到了事情的第二层的萧未央,没想到还有第三层王婠,至于李治和其他人,只看到了第一层的高阳公主。

可是如意现在还想不明白自己当时明明还是王婠的“心腹”,自己在出宫前甚至把儿子李弘托付给了王婠,这就代表她对王婠的信任,王婠为什么会杀她呢?

这个问题如意不明白,李治不明白,萧未央也不明白,也许只有在王婠那里才能得到答案。

可是即使不知道这件事的真相,也能解释后面一件事的原由,就是如意回宫之后曾经和李治谋划过更换太子的事,就是废黜李忠改立李弘为太子,并且当时这件事也得到了王婠这个皇后的允诺,王婠表示自己会和皇上站在一个立场,没想到李治把这件事带上朝议的时候等到的却是王婠的临阵变卦,不支持李弘,而是认为李忠做太子“挺好”,这样就把提出这件事的李治搞了个措手不及,现在这么看王婠当时的选择就不意外了。(125章内容)

萧未央接着哭滴滴道:“皇上,不止如此,还有武如意回宫之后的事,武如意回宫之后生下安思定公主举办百日宴,本来臣妾是不欲参加此宴的,皇上知道臣妾和武如意素来不和,也是王婠三番两次请我前去赴宴,宴会后才知道王婠是想在宴会上谋害安思定公主,武如意当时说的没错,在安思定公主出事后,宴会上没有去请御医,在徐婕妤请来御医后王婠也是故意昏迷让御医没有抢救安思定公主的空闲。”

李治听着萧未央的话算是为安思定公主沉冤昭雪,所以如意当时对自己说的都是真话,只可惜除了自己没人信,长孙无忌也不信,最后只把刘贤妃当做了替罪羊,自己作为安思定公主的生父也没能为女儿找到公道。

躲在外面的如意此时已经泪流满面,安思定公主虽然夭折了,却始终留在如意的心里,尤其是前几天李弘病重的时候,如意对安思定公主更是想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