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武则天新史:仕女长歌:唐朝的女人 > 第177章 王文度矫诏罪当斩 太子之争尘埃落定

第177章 王文度矫诏罪当斩 太子之争尘埃落定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如意也是失落,她也赌输了,输了自己儿子的太子之位,输给了皇后,萧淑妃。

一时间萧淑妃的未央宫开始门庭若市,皇后的凤仪宫倒是老样子,因为李治还没有解除皇后的禁足反思令,还没有人敢去凤仪宫上门,但朝堂上也已经有了希望解除皇后娘娘禁足令的风声,这都是见机行事、闻风而动的朝臣。

月余之后程知节终于带领大军回到了长安城,程知节等人也开始入朝述职,以及考功司的考功郎开始统计汇报战功。

结果这时候大家才发现了不寻常的地方,为什么王文度的首战之功和攻破恒笃城才杀敌数百人?为什么苏定方的袭营才杀敌一千五百人,这么折算下来大唐此战总杀敌数也就三四千人,这不是一个打了几个月的战该有的规模,尤其是王文度的攻城战。

程知节、苏定方、王文度三人的各自述职中对于此战的描述也出现了分歧,分歧主要表现在苏定方袭营成功后曾经要求对突厥人一鼓作气乘胜追击,但这个想法却被大将军程知节和副总管王文度否定,这也就错失了对粮草匮乏的突厥人一网打尽的机会,结果突厥人遁逃。

这算是唐军的战略预判失误。

再就是对于恒笃城的描述,苏定方揭发王文度为了军功杀良冒功,纵兵劫掠,有违大唐王师之名,这不是一件小事,苏定方敢于揭发王文度此时顿时在朝堂上引发了一阵风波,因为这一次杀良冒功影响着太子人选的走向。

李治听闻苏定方这么说勃然大怒,他是完全相信苏定方的说辞,如果苏定方说的是真的那王文度就是罪该万死了,长孙无忌也知道这件事的重要性,于是赶紧组织三省首官研判苏定方说的真假。

结果这件事就被揭发出更多的真相,王文度不但杀良冒功,纵兵劫掠,而且根据程知节的说法,这都是王文度说自己有密诏在身,自己并不知晓,还有就是在苏定方夜袭突厥成功后也是王文度数次阻拦自己想要出兵,到了恒笃城后也是王文度自己自作主张杀良冒功,并且以密诏为名阻止自己深入突厥腹地,程知节也把所有的事推卸到了王文度的身上。

也不怪程知节会这么做,程知节打死都没有想到王文度会有矫诏的胆量,他一直以为王文度敢数次建议自己是真的有密诏在手,因为矫诏罪同假传圣旨,哪个脑子正常的人敢这么做?程知节偏偏没想到王文度就敢这么做,所以在知道王文度矫诏这件事后他就说出了所有的事。

这样经过长孙无忌等人的调查就得出了一个结论,王文度因为嫉妒苏定方的功劳,于是矫诏欺骗程知节和苏定方,假称皇上有密诏,不许大军深入突厥腹地,最终导致大军逗留不前,追击不利,错失战机,使得此战无功而返。

没人能想到传的好好的事到头来还会有这样的逆转,也没人敢想王文度居然敢矫诏假传圣旨,敢杀良冒功,目的就是为了抢功劳,既然攻破恒笃城是假的,那之前大家以为的王文度在战功比拼中赢过苏定方还怎么算真?一时间很多已经向王皇后和萧淑妃示好的大臣又是脸色一阵清白。

但眼前还是要处理此战无功而返的责任,最终王文度因为矫诏假传圣旨该当判处斩首,但念在其过往功勋后除名为平民,程知节因轻信王文度所言逗留不前,错失战机,虽有被王文度蒙蔽的原因,但作为此战的主将还是被罢黜官职。

这样一来这一战三大领兵总管只有一个赢家,那就是苏定方。

李治在这样的结果面前也不知道自己会有这样的反败为胜的机会,所以自己在和朝臣的赌约中又赢了,还是靠苏定方。

王皇后在后宫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差点被气的吐血,之前她还听说王文度因为攻破恒笃城功劳已经赢过苏定方,这也就代表自己和萧淑妃在这一次对决中赢了武贤妃,自己和萧淑妃想要李素节做太子的目的就要达到,怎么好好的结果就成了王文度矫诏假传圣旨贻误战机了?王文度不但没有功劳,反而还被治罪?所以自己这一次输的很彻底?

如意和杨氏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是被惊呆,她们本来以为自己已经必败无疑,没想到事情还有这样的转变,这一件件事让人的心像是坐在激流的舟中,一上一下让人预知不到,但最终还是自己赢了?

杨氏愣愣的看着自己的女儿如意道:“如意啊,你说弘儿现在有机会做太子了吗?”

如意点点头道:“娘,皇上一定会把握这一次机会的。”

李治的确想要把握这一次的机会了,按照战前的“约定”,此战本来就是他和朝臣决定太子之位的不可言说的默契,现在自己赢了,李治自然想要和朝臣兑现这个“赌约”。

这也是李治对王文度和程知节轻治罪的原因之一,王文度倒是其次,重要的是程知节,他是两朝的老臣,李治对他不治罪也是在向老臣们示好,像自己的舅舅长孙无忌示好,用以交换自己在册立太子这件事上的高抬贵手,这是李治上一次用谣言交换如意从昭仪成为贤妃学会的经验。

大臣们对于李治的心思也是明白,所以太子人选这件事在经历李忠失心疯之后,李弘和李素节同为接替太子人选之后,终于结束了君臣间的明争暗斗,似乎太子之位已经成了武贤妃之子李弘的囊中之物。

后宫诸人如意和杨氏听到这个消息喜极而泣,王皇后和萧淑妃失魂落魄,还有一个似乎的局外之人长孙德妃,她终究还是没有等到自己肚子里的孩子,她听到李弘可能为太子消息的时候跌坐在地。

这是众生百态,有人是赢家,有人是输家,有人得之庆幸,有人失之不甘心,有人为命运抗争,有人被命运嘲讽,有人被命运愚弄,有人会与命运同归于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