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武则天新史:仕女长歌:唐朝的女人 > 第158章 寻良将勋官十二转 尘归尘岁月不饶人

第158章 寻良将勋官十二转 尘归尘岁月不饶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可是对于李治现在的想法,李治需要自己的可用之人,曾经有过征战高句丽经验的人就是最好的选择,李绩看起来是不支持李治东征高句丽的,所以不用再期待,薛万彻牵连叛逆已死,也指望不上,牛进达李治倒是熟悉,可惜牛进达将军也在永徽二年去世(651年),右武卫将军李海岸此时也年事已高,解甲归田有年,这样李治也就无从选择。

李治和如意再往上看。

贞观十八年(644年),大唐和焉耆国之战,唐西州道行军总管郭孝恪率兵攻占焉耆国都。

贞观十六年,西突厥射匮可汗和咄陆可汗之战,大唐击败西突厥的伊州之战,也都是郭孝恪领军,而郭孝恪在贞观二十二年已经战死龟兹,以身殉国,李治登基之后追封的郭孝恪安西都护,所以只得又一声叹息。

再往上看,贞观十五年,大唐击败薛延陀之战,如意刚刚念出口,李治就赶紧抢过来看,要知道薛延陀可是大唐的一个大敌,双方之间的战事因为漠北之争绵延数年,能击败薛延陀的一定是一名大将,李治仔细一看又泄气了,大将的确是大将,可惜大将是兵部尚书李绩,这个大将李治现在用不动。

再往上看,贞观十四年,唐灭高昌之战,这也是一次灭国战,一定有大将,李治又是赶紧抢过来,仔细一看又是一阵泄气,大将是真有大将,可惜大将是侯君集,侯君集比薛万彻还死的活该,因为牵连进太子李承乾谋逆一事,也早就已经身死。

再往上看,贞观十二年,松州之战,领军之将是牛进达和侯君集;霸州山僚叛乱,齐善行平僚人叛乱,李治听如意念叨看都不想看,什么僚人叛乱,这样平叛的战事将军李治也不敢用?也就左耳进右耳出。

再往上看,贞观九年,唐灭吐谷浑之战,李治闻言又是一阵机灵,赶紧拿过来一看,领军之将卫国公李靖,并大将军侯君集、宗室李道宗,几个人没一个活着的,李治丧气的把手中的卷册扔在一边,到现在他算是明白了,自己已经没有继续往上看的必要,往上越看将军的年龄就会越大,到现在活着的可能性就会越小。

事实果真如此,再往上看贞观八年的大唐吐谷浑之战,领将段志玄,辅国大将军,贞观十六年病逝。

贞观七年,大唐联手薛延陀抗击西突厥一战,领将张士贵,身居勋国公,人倒是还健在,但已经年逾七旬,李治也不敢用。

内侍监虽然不懂军事,但如意每念出一个人的名字,李治还没有想明白这个人是谁,内侍监就能适时地说出这个人现在的任职,年岁,现状,辅国大将军段志玄,贞观十六年病逝,李治却是贞观十七年才做的太子,哪知道什么段志玄?这都靠内侍监详细说。

所以看着眼前的《勋官十二转》,李治知道自己想要从这里面找到心仪的征讨高句丽的领将的希望是要破灭了,再厉害的名将也会死,尘归尘土归土,岁月不饶人啊!可是如果自己不在这里面选,他这个天子又去哪儿找能够适合的将才呢?

倒是如意不死心,还在看着考功司不断送来的记录,这时候她也基本上不抱什么希望,从《勋官十二转》找人本就是她灵机一动想的办法,不说大海捞针也差不多,现在只是一股不死心的劲儿在让她继续捞下去。

现在如意已经看到了贞观三年的唐灭东突厥之战。

北方的突厥人,自古以来就是中原王朝你死我活的敌人,隋唐亦不除外,就像是汉朝之于匈奴,在公元583年强盛的突厥汗国因前隋的分化离间分裂成了东突厥和西突厥,在东突厥强盛时,唐高祖李渊都要向其俯首称臣,太宗皇帝继位之后都要签下耻辱的《渭水之盟》,至于为什么如意会对这件事这么感兴趣,是因为如意记得当初文成公主和亲吐蕃的时候,高阳公主曾经质问太宗皇帝,为什么对吐蕃是和而不是战,太宗皇帝说的答案是忍,其中就说到了让太宗皇帝引以为戒的《渭水之盟》,所以在看到唐灭东突厥的时候,如意就用心一些。

其实这一战之中也没有适合的人选,因为领将之人还是卫国公李靖,还有现在的兵部尚书李绩,如意还看到了勋国公张士贵,江夏王李道宗,这都是她现在已经知道的当初赫赫有名的大将,现在看来只有李绩还健在,还是李治难以躲过的一座大山,李治现在还没有移山之能。

直到如意看到了一个奇怪的名字,因为当年的很多将士在现在都算是功成名就之辈,这个人却很陌生,她现在已经看了很多“十二转”的记载,所以她“咦”了一声。

李治问道:“你发现什么了?”结果一看卷册时间,贞观三年,顿时没有了兴趣,贞观十三年的人都死了,更何况贞观三年呢?

内侍监也是好奇如意发现了什么,笑着问道:“娘娘可是看到什么不理解的地方,也许老臣还记得。”

如意指着自己手中的卷册道:“我在先帝贞观三年攻破东突厥一战中看到了很多将士,但其中有一个人的名字很陌生,我在刚刚看的那些卷册中都没有看到他的存在,所以好奇。”

内侍监一乐,打战他不会,问人这是他的强项,于是问道:“娘娘只管说这个人姓甚名谁,老臣都能说来一二。”

如意道:“名字叫苏定方,内侍监大人可曾记得此人?”

“苏定方?”李治先是念叨一声,马上就得确定自己肯定不认识什么苏定方,然后他也看向内侍监,到现在为止,内侍监还没有不认识的人。

“苏定方?”内侍监听着这个人名也是一愣,毕竟从贞观三年到现在已经二十五年的时间,所以内侍监也愣了起来,因为他的确没有想到这个人是谁,内侍监倒不是怕丢人,说什么风大闪了舌头,吹牛吹过天,刚刚还说什么人都认识,结果马上就有一个人不认识,内侍监不在乎这个脸面,只是他现在的确一下子想不起这个苏定方是何许人也。

“苏定方,苏定方?”内侍监又是念叨了几句,忽然说道:“老臣想起来了,原来是他。”

所以苏定方是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