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婠继续道:“本宫好叫监国大人知晓,其实在先帝驾崩后武昭仪本该按例到感业寺出家终老,这是皇家的规制,但武如意并不甘心于此,继而千方百计的重新勾搭上了皇上,这也是她在为自己之后重新回到后宫做准备,果然在三年国丧期结束之后,皇上就私下指使本宫把武如意接进了宫,这一切都是武如意这个蛇蝎心肠的女人一直的预谋。”说到这里王婠也不提当初是她把如意接进宫就是为了不让李治独宠萧未央,是争宠来着,反而成了如意的预谋和李治的好色。
王婠继续道:“后来武昭仪生下了皇子李弘,就意图拿孩子作为筹码,意图让皇上册封她为四大妃之一,这也是监国大人知道的事,还好皇上有这个打算但还是被监国大人所阻才得封昭仪,但武昭仪依旧贼心不死,后来还跟高阳公主等人有勾连,意图对皇上使美人计游说魏王李泰回归长安,再就是这一次皇上意图罢黜太子的风波,这也是武昭仪的阴谋,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有武昭仪参与其中,其心可怖,监国大人不得不防啊!”
这都是王婠“呕心沥血”的话,可谓是说到了长孙无忌的心里,还有就是长孙无忌得李世民遗命帮助李治监国辅政,长孙无忌并不想大唐的朝堂有太多的风波,结果现在恰恰相反,麻烦事一件接一件,只是一个二品的后妃昭仪,如果没有了这个昭仪就没有了麻烦,长孙无忌不介意做这样的事,宁杀错不放过!所以不管王皇后说的话有多少真,有多少假,长孙无忌都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和借口做这件事,李治最近的确也是做了很多离谱的事,长孙无忌需要斧正!
还有就是王婠接下来的话,王婠继续说道:“监国大人,本宫自从上位皇后以来,多有愧意,因为本宫没有为大唐生下一个合格的皇子,这才有了现在这么多的风波,本宫自觉不配,所以假如德妃娘娘能够为皇上诞出皇子之后,本宫以为这才能商讨改立太子之事,到时候本宫也愿意退位让贤把皇后的后位让德妃来做,这才是有德者居之!”
王婠能够说出这样的话算是真的震惊了长孙无忌,或许最初长孙无忌把长孙德妃送进宫本就有这样的打算,用长孙家的人来代替这个不会生孩子的皇后,但这样的话被王婠这个皇后说出来自然就会减少很多的麻烦,所以能听到这样的话长孙无忌很“欣慰”,欣慰王婠的识趣。
王婠看着长孙无忌,脸上是谦卑,心中则是暗恨!她是皇后,她辛苦维持了皇后十年!是十年!可是结果呢?自己一直被人诟病的!侮辱的!自卑的!痛苦的!失去所有希望的不能生孩子居然是李治这个皇帝人为的!王婠恨!恨李治!
还有就是长孙无忌,自己生不出孩子,长孙无忌就早早把长孙德妃准备在自己身后,时时刻刻意图取自己而代之!就像自己只是一个临时的顶替!王婠更恨!所以既然这样王婠不介意在这两个外甥和舅舅之间真的来一次挑拨离间,王婠相信这样的误解是永远都没有机会解开的!让他们二人自相残杀去吧!这就是王婠对李治和长孙无忌的报复!
还有就是“退位让贤”的事,王婠还在心中冷笑,长孙无忌是怕要失望了,自己生不出孩子,她长孙德妃也一样生不出孩子,这都是李治做的肮脏事!还想自己退位让贤?做她的春秋大梦去吧!自己会一直是皇后,一直做到死!现在想来还是刘氏这个蠢货好,蠢的对自己没有威胁,还让自己有了李忠这么一个养子,自己以后就靠这个养子坐稳皇后的位子了,谁也别想做梦取代,对了,还有武昭仪那个贱人!王婠准备好了手段招待她!如果不是偷听到了如意和李治的对话,知道了自己不能生孩子的真相,王婠还差点替她人做了嫁衣裳,居然让残害自己的人的孩子做太子?休想!相反还要让他们生不如死!
这就是王婠临阵叛变的原因,王婠觉得自己被辜负太多,所以她要黑化了!(为了这个剧情,我做了太多的伏笔,比如李治和王氏家族的宿怨是王皇后不讨喜的原因之一,比如王皇后不能生孩子的历史事实,比如为什么李治不像其他皇帝一样多子,比如还有接下来的一些事件,当然,我也想表达一些女人在政治中的无奈和凄凉,如太宗时期的阴德妃,如高阳公主,如萧未央,没有天生的坏人,只有被逼出来的坏人,这也是这本书区别于很多宫斗类书籍的立意之一,尤其是关于武则天的书籍,就像这个女人是天生的阴谋家,其他人都是废物,这样的描述也就太轻视武则天所经历的“教训”了,因为武则天以后也会被“逼”成“坏人”的,时势造英雄,时势也造阴谋,人在江湖就要身不由己,只要入局那就要落子无悔,谁都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
这也是褚遂良、韩瑗等人在长孙无忌这里得到的讯息,原来如此?原来这么多的事端居然是因为一个小小的后宫二品妃嫔?一个昭仪就能搅动大唐朝堂这么大的风云?褚遂良等人不想尽信,但这些话都是出自大唐皇后娘娘的口中,他们又如何去求证?再加上这些话的获利者是自己,就算有问题也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有就是长孙无忌的意见,既然长孙无忌不想再提这件事,那褚遂良等人只能偃旗息鼓。
另一边是柳奭拜访自己的外甥女,柳奭认为王婠不管有什么样的打算,但至少不该瞒着自己,自己是王婠的舅舅,是王婠从嫁入太子府,到后来上位皇后一直以来坚定的支持者,就算是王婠这一次想要剥夺李忠养子的身份其中也有柳奭的谋划,结果王婠在朝堂上让柳奭做了出头鸟,自己反而说变卦就变卦,柳奭反而成了一个别人眼中的笑话,这件事柳奭必须问清楚!柳奭想要问问王婠朝三暮四,朝秦暮楚到底所为何故!
特别是当初王婠想要做这件事,柳奭就已经提醒王婠这是在与长孙无忌为敌,还是要慎重为上,是王婠一意孤行要推动此事,结果自己陪着王婠豁出去了,王婠突然撤梯子,这不就相当于卖了自己这个舅舅了吗?王婠不说清楚这件事柳奭咽不下这口气!
只是面对柳奭的疑问王婠并不敢说出这件事的真相,只是勉强把对长孙无忌说的理由告诉柳奭,没有说出自己多年不曾怀孕的原因是李治故意的,这是王婠自己一个人的秘密,因为长孙德妃也在“不会怀孕”之列,俗话说莫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最大的秘密只能放在自己心里,王婠能够守住这个秘密就算是守住了自己的皇后之位,所以就算柳奭是自己的舅舅,是一贯支持自己的舅舅,王婠也不会把这个秘密说出来,或者说现在王婠已经陷入了一种癫狂的状态,她谁也不相信。
面对王婠的说辞柳奭并不太相信,因为柳奭对王婠知道的要比长孙无忌多,就算这个武如意有问题王婠为什么会在这个关头上才说出来?又为什么之前会为武如意做那么多的事?柳奭清楚武如意其实一直都是王婠手中的棋子,这一次王婠的打算也是放弃李忠,重新收养这个武如意的儿子李弘做养子,由此可知王婠的说辞并不能站住脚,可是不管柳奭再怎么问王婠都只是沉默,无奈之下柳奭也只能愤愤离去,但柳奭已经看出了王婠精神上出现的异常,心中又气又忧。
柳奭不敢相信王婠这样的状态能够稳固自己的皇后之位,要知道王婠面对的所有威胁柳奭都是一清二楚,其实柳奭不明白的是,王婠现在的选择反而是最为稳妥的办法,她重新投靠长孙无忌,就是因为她笃定了长孙德妃也会像自己一样“永远不可能怀孕”,既然这样那王婠担忧的长孙德妃对自己的威胁就不会存在,所以还有谁做后盾能够比得过长孙无忌?就算是身为皇帝的李治也稍差几许吧,所以王婠这么做没有错,只是不能说出来,就像她想的在她的挑唆下李治没可能解开和长孙无忌的误会,现在王婠一样解不开自己的舅舅柳奭对她的误会。
还有如意那一边,如意倒是等到了意料中的李治,因为李治受挫之后来如意这里排忧解难,舒缓郁气是惯例,可是如意没有等到李治能够带来事情的真相,因为李治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状况,明明昨天一切都是商量好的,王婠怎么就会临阵变节,这是王婠对李治的背叛,其结果就是王婠大概率会跟李治决裂,王婠在这么多朝臣面前折了李治的颜面,从此以后王婠就别想李治再接受她,王婠难道不明白这样的危害?可是王婠偏偏就这么做,李治不懂,现在的如意也不懂,但正如如意之前的担忧,这件事有再一再二,就没有再三再四,自己的儿子李弘怕是再也没有机会成为太子的选项机会了,这样的结果让如意很颓败。
同样颓败的还有李治,他一直以为在太子这件事情上就是他向自己的舅舅索回皇权最好的切入点,如果长孙无忌能在这件事上面退步,那就能够让李治看到自己“皇帝与臣子共治天下,而不是与世家共治天下”的野望,可是不管从上一次罢黜太子来看,还是这一次自己的曲线救国之计,李治都以为自己的舅舅应该能看懂自己的苦心,可是结果反而成了自己最大的阻力,这是长孙无忌真的不懂还是懂装不懂?但不管是怎样的懂还是不懂,两次出击对李治来说就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两次无功而返,这又何尝让李治不感到颓败?
这还真是世事无常,几家欢喜几家愁,乐之所至,哀亦至焉,哀乐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