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临近周年祭的时日王婠越是不敢放松 ,不但要时刻紧盯大祭准备工作的推进,还要在庆典表演的预演中决定节目的先后顺序以及改进与否,王婠既然想在这件事中做出自己的心思,那她自己也就需要付出很多的心思。
在所有的舞乐伎当中,王婠有深刻印象的是一位来自教坊司的舞乐人,虽然她出自教坊司,却不是出身教坊司,不是教坊司内舞乐伎的贱籍之人,是经过教坊司的官员特别推荐的,据说此人因为舞乐在整个长安城已经声名鹊起,也是教坊司舞乐大师公孙氏的得意门生,在此前已经数次参与到宫廷的各种表演中,并且还是一个眼睛看不到的盲人,名字叫青蝉。
王婠在第一次见到青蝉的时候完全没有想到这会是一个眼睛看不到的人,因为青蝉的眼睛晶莹灵动,神韵内藏,不了解的人不会相信这是一双看不见的眼睛,但是只要看过青蝉跳舞的人必定会惊艳折服,所以王婠特别允许青蝉参与到这件对自己无比重要的大祭庆典当中,王婠认为青蝉会是庆典最大的亮点,因为王婠听说青蝉在当年先帝决定皇后之位归属的庆典上就是当时的最大的亮点,王婠当然希望青蝉可以继续成为亮点。
青蝉自从舅舅太常卿杨师道去世之后也就没有了特别的地位,但是她作为教坊司舞乐大师公孙大娘的关门弟子,还是可以名正言顺的继续留在教坊司学习,再加上青蝉单调的生活方式,基本只是家里和教坊司的两点一线的生活,也没有什么朋友,所以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她身份,只知道她是来自教坊的艺人,皇后王婠现在也不知道这件事,这也就有了后面的故事。
这时候的崇圣宫和感业寺也在为了皇帝的周年祭准备着,崇圣宫作为主要负责祭祀皇帝的别庙,与之临近的感业寺则是安置皇帝遗留宫人的尼寺,当然都会是这次大祭的重要参与者,也都在太常寺的管辖之下,在这些人当中如意也不例外,以前的皇帝才人如意,现在的感业寺尼明空,也在参与大祭之列。
身在感业寺的如意从来没有感觉时间过得如此之快,也就是去年的现在皇上病危,自己跟着李治从翠微宫偷偷的回到长安,然后宰相长孙大人默不发丧,新皇即位,自己也按照惯例被安置到感业寺出家,日日青灯古卷,也需要自己挑水劈柴,真切的感受到了感业寺里面作为皇帝未亡人妃嫔们的凄凉气息,就像是在等死,虽然如意没有这样的心境,但改变不了这些妃嫔静待死亡到来的现状和事实,夜里哭泣者有之,癫狂呐喊者有之,期颐再次回到宫里的人有之,让整个感业寺不像是一个正常的尼寺,仿佛更像是关押罪臣女眷的掖庭,冷宫,虽然她们当年在宫里的生活也跟这里差不多,一样的见不到皇帝,但至少还是有盼头的,现在只是充斥着绝望。
也许如意就是这些人中间最特别的存在了,她是拒绝了新皇帝李治的挽留自愿出宫为尼,自愿远离是非,也算是服从当年母亲杨氏不让她进宫的想法,现在得到出宫的机会,如意正好可以多陪陪自己的母亲。
只是如意以为自己的生活就要这样青灯古佛的过下去,没想到仅仅半年的时间她就亲眼看着自己的好姐妹徐慧相思成疾慷慨赴死,人人都在感慨皇后娘娘在先帝徐贤妃的事情上处理的妥帖漂亮,却不知道如意也是这件事的亲身经历者,她亲手书信皇上李治,希望善待徐慧。
接着就是现在的周年祭,一年的时间,让如意感慨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而过,自己仿佛离开,又仿佛没有离开宫廷,这一桩桩一件件还在经历着跟皇宫相连的事情。
到了周年祭正式开始之前,不管是宫里的皇帝皇后、后宫妃嫔,还是大唐的朝臣,亦或是长安城的各界名仕百姓,都已经开始早早地做出准备:凡是参与祭祀之人在七日之前就开始斋戒,斋又称为“致斋”,斋戒七日停止一切娱乐活动,也不参加哀悼丧礼,食物忌荤食,在祭祀之前还要沐浴、更衣、独居。
太常寺准备好了皇帝牲祭所用的牛、羊、猪等三畜,以及祭祀所用的玉璧、玉琮、玉帛等祭器,还有更重要的鼎等礼器,祭天子为九鼎,诸侯王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这一次先帝李世民的周年祭当然为九鼎。
崇圣宫作为皇帝的别庙也是准备好了诵经仪式,并且还特别邀请了大德高僧玄奘来主持诵经仪式,诵经之人不只是崇圣宫的僧人和感业寺的僧尼,还有特别选拔长安城各寺庙的有名声的僧众,其中也包括玄奘的九位译经大德之八,另外一位译经大德已经超脱在了两年前的一次纷争中,就是被高阳公主艳情谣言缠身的辩机和尚,在面对诬蔑的时候选择以死明志。
周年祭就是在这样的庄重气氛中开始,祭祀共分为九个议程,迎神、奠玉帛、进组、初献、亚献、终献、撤撰、送神、望瘗。
各个议程都要演奏不同的乐章,配合跳文、武“八佾”之舞,这也是祭典中舞乐表演的所在,分别是“始平之章”“咸平之章”“奏平之章”“嘉平之章”“承天受拜受福受祚”“熙平之章”“清平之章”“太平之章”,这就是王婠这些天操持的舞乐存在的意义。(为了剧情的嫁接:这是祭天的流程,并不能确定是帝王驾崩周年祭的流程,只是为了配合剧情发展选择了一定程度的嫁接。)
只是在皇帝入场之前还是发生了一个意外,因为祭典中有高僧玄奘诵经的环节,玄奘作为曾经被李世民甚为重视的高僧,李治也事先来到僧尼临时准备的地方表示谢意,并且李治对于玄奘在祭典之后的去向有自己的安排。
玄奘归国之初李世民为了表示对高僧的重视,所以把玄奘安排到了他为自己母亲窦皇后修建的弘福寺,现在李治为了表示自己对母亲的孝敬,所以打算在李世民的周年祭之后,把玄奘安排到他特意为母亲长孙皇后祈福的寺院大慈恩寺(有史可依)。
在李治带着内侍监来到僧众的临时处所的时候,正好看到一个背对他们蹲着捡东西的人,看身影和头上的帽子是一个尼子,内侍监赶紧过去询问高僧玄奘的去处。
还在捡东西的尼子听到声音转过了头,接着就看到了站在不远处的皇帝和内侍监,她当然认识两人,皇帝是李治,内侍监还是先帝李世民在位时的内侍监大人,也算是李世民为李治留下的老臣,虽然看起来不起眼,却是掌管内侍省的主官。
如意奉感业寺住持之命来为玄奘大师送一些经文卷,走到这里的时候不小心掉在了地上,所以在捡起来的时候正好遇到了来见玄奘的皇帝,解开了两人一年后的第一次重逢。
李治也是看到了还蹲着的如意,不自觉的上前一步道:“武内官,你...”可是后面的话就说不出口,因为两人自从如意离开宫廷之后就再也没有相见过,李治没想到自己会见到如意现在的模样,比之一年前清减了一些,因为每天修行诵经的时间比较多,不见光日也白皙了一些,并且带着帽子。
如意倒是不介意,还有些意外的笑着道:“贫尼见过皇上,现在小尼的法号是明空。”说完抱着手里的经卷还向李治行了一个不太规范的佛礼。
李治倒是不在意这一点,只是想到以前自己遇到难题的时候总会请教如意,可是她离开之后就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李治情不自禁道:“武内官,你最近过得怎么样?”
如意笑着道:“小尼过的还不错啊皇上,虽然每天只是青灯古卷,但也是轻松了很多,是我曾经向往的生活,谢谢皇上的关心。”
李治闻言喃喃道:“可是朕过得很不好啊,做皇帝一点都不好。”说完这句话内侍监紧张的看着李治,这话皇帝可不能随意的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