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珍馐小厨娘 > 第14章 第 14 章

第14章 第 14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又低头看沈映的背篓,陶锅上头盖着叶片,看不见里头的东西,朱月娘好奇地问,“这里头就是那个……呃,那个……”

她这才想起来昨儿周氏好像没告诉她那绿莹莹的“豆腐块”叫什么。

“是翡翠冻。”沈映在前头答道,这名字也是她晚上取的,听起来感觉比较唬人,本来打算叫翡翠膏,后来想想,天气这么热,换成翡翠冻,听起来就凉沁沁的。

朱月娘:“这名字倒也贴切。”

又想起沈映是第一次卖东西,“这个翡翠冻大家伙没吃过,待会儿到了集市上你得放开了喉咙叫卖。俗话说得好,酒香也怕巷子深呢,你也别觉得不好意思,我第一次来卖布的时候也抹不开脸,还被奶奶训过呢,后来我就想了个招儿。”

朱月娘笑着教她,“你呀,就别把来来往往的人当人,你就把他们当成长了脚的铜钱,你吆喝得越大声,那走过来的铜钱就越多,或者想成萝卜,茄子……鸡蛋也行。”

沈映被她逗得几乎要笑弯了腰,原本火辣辣的肩膀都不觉得疼了。

两个人说说笑笑,漫长的黄土路终于看到了尽头,远远的沈映就听见前头传来了熙熙攘攘的人声。

朱月娘兴奋了起来,“咱俩运气不错,看来今天来赶集的人不少啊!”

沈映自觉她出门已经算早的了,没想到集市外头已经聚满了人。

两个人随着人群慢慢往里挤,沈映一边张望着找空地,一边还不忘听着各色各样的吆喝声。

大部分都是卖自家的农副产品的,有卖蕨菜的,用麻绳捆着,五文钱就能买一大捆;豆腐则三文钱一块,一块约莫巴掌那么大;也有卖肉的,猪肉十八文一斤,若要买排骨,那还要再贵上两文钱一斤。

沈映一路留意着看,发现像她这样卖吃食的小摊并不多,只两家。

一家是包子摊,素馅的包子两文钱一个,肉包子四文。

还有家卖汤饼,和沈映自家的粗陶碗那么大一碗,五文钱一碗。

朱月娘眼尖,很快就在人群中发现了空位,忙不迭拽着沈映往那走。

还有个挎着竹篮的老太太也相中了那个位置,但到底她们两人腿脚快,抢先占了。

老太太瞪了她们好几眼,朱月娘不甘示弱地回瞪了回去,嘴里还不忘教沈映,“这集上的位置不像商市,都是先到先得的,你若慢了,就会被别人抢了去。”

两个人解下背篓,朱月娘的麻布不用摆摊,再加上她也想先给沈映看看该怎么叫卖,于是就先吆喝上了,“卖麻布咯!自家纺的麻布!”

她声音清脆透亮,很快还真被她吸引来了一个大娘,大娘蹲下来上手摸了摸,朱月娘忙介绍道,“婶子,自家纺的麻布,都是真材实料,只要十五文一尺。”

是的,在集上卖布,都是论尺卖,若是些边角料碎布头,论斤卖的都有。

大娘翻来覆去看了看,没吭声,朱月娘开价倒是公道,不过今天集上卖布的不止她一家,所以倒也不急着非要在这卖。

朱月娘来卖过好几次布,看大娘的神情就知道她还想再看看,不过她也不气馁,左右时间还早。

正准备接着吆喝,旁边的沈映插话道,“婶子,是打算买了回家做衣裳么?”

她语气闲适,就像和人攀谈似的。

原本抬腿离开的大娘就停下了脚步,“对,”她笑呵呵的答道,“买回去给我小孙儿做衣裳,他正好满月。”

“哟,给小孩子做衣裳那不能随便买,”沈映蹲了下来,在朱月娘的背篓里翻了翻,扯出了压在背篓底下的那块布,“那小孩可不比大人皮糙肉厚,小孩儿皮肉细嫩,若是粗布做的衣裳,非得磨红了不可。大娘若是给小孙儿买,我建议您买这个。”

她把布递到大娘手里,神情殷切,“这是我奶奶织出来的,她老人家手艺好,纺出来的布最是柔软细密,您摸摸,是不是?”

大娘见她说得煞有介事,果真上手摸了摸,嘴里边嘀咕,“好像是要软一些。”

沈映顺势拍她马屁,“我一看就知道您是个识货的,小孙儿有您这样的好奶奶,真是好福气哟。”

虽然是客套话,可谁不爱听。大娘笑得更开心了,沈映又压低声道,“您也看出来了,这块布好,我奶奶本来说要贵上两文钱,但既然您小孙儿要满月了,我就做主,还是十五文卖给您,就当贺您小孙儿满月了。”

那大娘听她都这样说了,哪还有拒绝的道理,乐呵呵的就掏了钱,临走前还不忘说下次若是再买布,还要找你们。

旁边的朱月娘看呆了……这布明明是她和周氏混着织的,沈映是怎么能分出个柔软粗糙来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