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丫头了不得,小小年纪,厨艺却极好,行事也有分寸。
曾氏早膳时让佑哥儿尝这羊羹,佑哥儿却笑了,说昨晚他便已经尝着了。
时刻记得自个儿是给谁做事的,忠心为主,这对底下人来说是顶顶重要的事。
这丫头虽然是给老爷做点心,第一时间却也给二少爷送去了。
昨晚兰芝回屋,托她的福,李嬷嬷也尝着那茶杯羊羹的味了。
清甜不腻,口感绵密,确实是好。
她以前跟着曾氏在京城娘家住着,连那宫里赏下来的点心都没这么好的味。
这样一个好厨娘,若是传出去了,可是各个大户人家都会争着抢着要的。
不说别的,操办喜事,宴请客人,甚至逢年过节送的年礼,这些都代表了一府的脸面。
那些送礼送不好的夫人,回头少不得被人嚼舌根子,臊都要臊死了,连带着自家官人也在外头丢脸。
温妈妈和史如意这娘俩,身价眼看着就要水涨船高了。
没见太太特地赏了这么好的料子,就为了先笼住她们吗?
这料子可是拿了钥匙,从曾氏嫁妆箱子里取的,安阳这小地方是买不到这样好的东西的。
李嬷嬷心里转着念头,面上的笑容更加热情了三分,又从身后取出一吊子钱来,递给温妈妈。
“太太说了,让你拿着钱,屋里有什么要补充的,都去买新的去。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我看呐,温妈妈,你也甭难受了。
你有这么个好闺女,福气还在后头呢。”
往时李嬷嬷经手的银子,总是要昧一些下来的,底下人也不敢跟她分辨。
但这温妈妈史如意眼看着就要成太太前面的红人了,犯不着为了这么一两百文跟她俩过不去。
温妈妈受宠若惊。
她在大厨房做惯了,以为做这点心跟做其他吃食没什么两样,只当是曾氏宽厚,体恤她们母女俩。
一时间眼泪都要落下来。
恨不得指天发誓,日后定要好好做事,来回报太太的恩情。
李嬷嬷满意地点点头,正要打道回屋,就看见史如意抱着一个罐子朝她走来,嘴里话说得甜。
“辛苦嬷嬷,为了我们家的事,跑了这一早上。
这罐子里是我和娘用古法,九蒸九晒制成的芝麻丸,给嬷嬷带回去尝一尝,最是补肾气,吃了黑头发呢。”
还以为是什么好东西。
这芝麻丸她吃的多了,屋头还搁着大半瓶呢,没人吃。
李嬷嬷摆摆手,又不想直接推拒史如意的好意,意思意思地用手拈了一颗,送进嘴里。
入口便是浓重的芝麻香味。
不知道里头另外加了什么料,嚼起来软糯滋润,似乎还带着点蜂蜜的甜味,竟是一点也不油腻。
吃了一颗却还想再吃。
李嬷嬷把那芝麻丸咽下去,挥到一半的手,硬生生在空中改变了方向,把那罐子抱在怀里。
脸上密密的皱纹都笑开来。
“既如此,老婆子我就不客气了。”
史如意叮嘱李嬷嬷早晚各用一颗,最好是用温好的黄酒送服了。
若是不送酒,就含着丸子,细细咀嚼碎了再吞下,如此功效才是最好。
史如意说话时仰头看人,稚嫩的小脸上微微笑着。
一字一句,语气诚恳又真挚,就像真的在用心关怀她的身子一般。
李嬷嬷觉着自己怕不是年纪大了,看这小小的人儿也觉得格外可怜起来。
送走李嬷嬷,史如意回到大厨房给云佑做晚膳。
她用木勺挖一块洁白细腻的猪油,将砂锅上下刷过一遍,往里倒香菱早上舂好的米,加水后,合了盖焖煮。
又跑到院子里,取两根用麻绳倒挂着风干的腊肠,在清水中泡过,切成细细透明的薄片。
待砂锅里头飘出米香时,掀开盖子,往顶上叠一层腊肠切片。
再打一个鸡子进去,把炉子调成文火。
史如意让香菱在旁边烫一小把油麦菜来,自个儿去一边调酱汁。
焖至饭收水,起锅巴,将沥干水分的油麦菜也一齐摆进去,均匀浇上白糖、麻油和酱油调成的酱汁。
“滋”地一声轻响。
刹那间,香味四溢。
砂锅中米粒晶莹细白,颗颗饱满,因刷过一层猪油的缘故,更显得油光发亮。
腊味诱人,那鸡子还流着金黄的溏心,油麦菜是鲜嫩的青绿色,被酱汁包裹着,散发出浓郁的咸香。
史如意待会还要到通判府上给江小姐送点心,便托了香菱去送饭。
“记得跟长风哥说,一定让二少爷把饭搅拌匀了再吃。
底下猪油煎出的那层锅巴是最香的。”
吃煲仔饭,最不能放过的就是底下这层锅巴,集中了整个锅的精华,色泽金黄,干香脆口。
史如意说着都有些想流口水。
她使劲甩甩脑袋,赚钱要紧。
上回去西市,她特地去铺里买了几个上好的竹盒,专为了装这点心用的。
史如意手托油纸,挨个放上做好的花点,按四季分别用心摆放在盒里。
既是决定了这点心要走高端路线,那从样式到包装,必须样样都显出精致才好。
她满意地合上竹盖,小心提在手里,从角门出发了。
这通判府离云府不过两三刻钟的脚程,若是走快些,应该能赶在太阳落山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