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昭希抬头看向余旷宁,她们在一起工作好几年,她没有一瞬因为余旷宁动过心,即便在共同完成一件事后相视而笑。
昨天余旷宁过来找她说话,绕了一大圈才说安慰她的话,怕她不自在,没有用很正经的语气,像以前闲聊那样。先说个无关紧要的小事,再慢慢扩大,然后转到她真正想说的话题上。
徐昭希有了心理准备,还是为余旷宁安慰的话而感动。
这种感动跟赵辰澜让她感动的感觉不一样,很暖心。面对赵辰澜,除了暖心,她还很想抱住赵辰澜吻她,和她气息交缠。
余旷宁感觉到背后的视线,转过身来,看徐昭希眼都不眨地望向她那边,以为是什么稀奇的鸟或者动物过来了,左右各看了一眼,啥都没有。
余旷宁蹲下身捡了一块石头扔到徐昭希脚边,徐昭希迅速抬脚,望向她砸的地方,又抬头看她。
“发什么呆啊?”
“你为什么参加义诊呢?
余旷宁站起身走到她面前,“想帮助迫切的人。”
这个答案在徐昭希的预想中,如果她有时间,那个问题不再是问题,她也会因为这样的理由申请。
“我刚才好像听到我的名字,你跟你女朋友怎么聊我啊?”
“你怎么知道我在跟我女朋友说话?”
余旷宁低头笑了,“刚才你的语气跟你平时的语气很不同,怪温柔的。”
徐昭希的脸颊微微变红,“跟她说这两天的事,这两天你都在跟我配合啊。”
余旷宁一下想到有天值夜班时,徐昭希一反常态多次看手机,那时就猜她有女朋友了,没有说破,她觉得那时跟徐昭希的关系还没那么近。
昨晚跟徐昭希说那些安慰她的话,很顺畅,没有不好意思说。
大概是这两天一起待的时间太长,除了睡觉的时间,其余时间都在一起,连吃饭都在一起。普通同事很难在一起吃饭,在医院,除了大家一起点外卖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她就没跟徐昭希单独一起吃过饭。
因为妈妈的事,她想请徐昭希吃饭的,可一直没有时间,来了这里,她想请她吃饭,可这里的饭不需要她付钱,附近也没有餐厅。
见余旷宁没有反应,徐昭希以为她介意,忙补一句,“之前跟她聊过你,也聊过别的同事。”
余旷宁摇头,“我不介意,我在想请你吃饭的事。”
徐昭希轻笑了一声,“回去再请吧。”
义诊的时间过得比徐昭希想象的快,一个月里,大部分时间都忙,忙着去找没有去义诊场地的住户,忙着去回访已经接受过检查和治疗的住户,还有跟附近的医院通话了解送去的病人情况。
天气变冷了一点,但村里的雪没有下下来,只附近的山区下雪了,山区无人居住,在下雪之前偶尔有村民上去捡柴。
在回去的车上,秦纵跟来时一样,先站起来,走到众人面前,把大家的视线吸引过来,再说几句场面话,最后让大家分享一下这次的感悟。
她这次没有等人提问,自己先说她觉得亮眼的地方,还有她的感悟,以及跟过往的不同。
“我本来以为这次这么多年轻人,大概情况不会太好,可我没想到大家跟老人沟通都很有耐心,那些姥姥们也还听得进你们的话,除了个别听力不太好的姥姥。大家除了看病,也关心她们的个人生活,我很开心看到这个。”
“来之前,我纠结过,要不要跟你们说这个,因为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人□□上的健康,很大程度跟心理健康分不开,平时她们过得怎么样,除了吃喝之外,她们会不会不快乐,都跟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关系。生活习惯或多或少也会透露人的性格、处事,而这些一定程度上影响身体。”
“这里的环境怎么样,我想大家能看得到、能感觉得到,空气不错,水源不错,生活垃圾处理得也不错,所以她们很少因为这些能看得见的东西得病。最大的变数是气候,气候影响环境,是人力难以扭转的,很难适应的人,会因此得病,但我们也有应对的方法。”
“可是方法不一定完全奏效,人老了,身体的免疫力下降,有些病有一定的潜伏期,或者是没有达到临界点,这时我们无能为力,这时心态很重要。我也很高兴看到大家拿出医护工作者的专业态度,没被情绪影响,很好地完成。”
“我觉得很欣慰,你们这么年轻就这么有能力,未来属于你们。之前的几次,没有这次新鲜,是你们让我觉得新鲜。好了,我说到这里了,你们来说吧。”
秦纵话音才落,大家双手拍掌,笑着看她。
有几人已经站起来,看到有人站起,又坐下去,最后一个看到的人没有坐下去,她从座位里走出来,走到大家面前,说起她的感受。
徐昭希曾经在前往手术室的走廊里跟她碰过几次面,当时她还猜她是普通外科的医生,这回才知道她是麻醉医生。
她挺意外的,因为义诊很少做大型手术,用到麻醉医生的地方不多。
这次也幸好她来了,附近的医院没有麻醉医生,也没做过大型手术,和她配合,徐昭希做了一次成功的手术。
事后她发觉那时她根本没有时间紧张,给自己做心理准备,因为她一心就想把张姥姥脑子里的碎片取出来。
郑医生的话,徐昭希听了有共鸣,她也是这次没有那么多心理障碍,不会想失败了怎么办,只会想,要救下来。
徐昭希是最后一个发言,这次大家比上次积极,不用她来打样,给大家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