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到街巷上并非明智之举。
“那便留在巷子中?”
柳云关点头,“小巷自有小巷的特色,不是那些外头一模一样的酒家可以比的。”
前两日在街市上逛了几圈,那些人满为患的门店看着都差不多,这店的布局相似,酒的味道相似,就连点菜的册子都是彼此之间相互抄来的,甚是无趣。
小巷可不一样了,他今日观察了一番,周围都是些其他类型的店铺,此处仅有朱家一家酒肆,况且打扫得干净又整洁。
多好啊,没有同类竞争的隐患,反而还能聚集起来相互带去生意。
这可是区位上莫大的优势,还是不搬为好。
“留在此处也好,搬来搬去的不大方便。”邓依不愿再折腾。
多年前她还是姑娘时继承了家中这一酿酒的技艺,父辈酿酒本只为消遣,并不当生计看待,她觉得此等醇酿应与世人共享,才想到要开一家酒肆。
朱植彼时恰好攒了些银子,两人商量了一宿,决定就将酒肆设在京都,此处人来人往的,定能将他们酿的好酒传遍天下。
两人确实有些资产,但可惜不多,询问了京都街巷上来客最多的店铺,那租赁所需的银子真真付不起,万一这生意赔了本,可是连店铺的银子都难说,思来想去还是放弃了。
几番寻找之后定下了这小巷,说来是有些偏僻吧,可勉强还有食客能寻着,日渐也有了熟客,虽说赚的银子依旧不多,却不至于让一家人挨饿。
朱月盈生于此长于此,和小巷中的叔叔婶婶混熟了脸,出门可以随意从他们的小店中或拿一块糕点,或讨一杯热茶,此处还有厮闹着一块儿长大的朋辈,若是真要离开了,定然是不舍的。
外头那街道虽说热闹了些,但每隔一段时日再出去都发现又换了新店铺,来了又去,怪没劲儿的。
于情于理,一家子人都不想离开。
唐一意颔首,深深认为柳云关的分析很到位,接着问道:“那下一步该如何做?”
这些时日以来都是柳云关在问唐一意往何处去,眼下总算是有他能做决定的时刻了。
原来自己还是有点价值的嘛。
柳云关想着想着,话还没说出口,脸上的笑容便先露出来了。
“嗯?”唐一意不明白,他怎又笑起来了。
“我在想。”意识到周围还有邓依母女与唐一意盯着自己,柳云关敛住了笑容。“朱家酒肆现在还缺些什么?”
银子有了,好酒好肉也有了,位置么,勉勉强强,打造得有特色就行。
朱月盈将眼珠子上下左右转了一圈,思索了片刻,而后说道:“名声?”
“对。”柳云关摸着下巴,“你这好酒好肉就亏在宣传上了,外头的人不是不喜欢吃好的,只是不知道好的在何处,所以咱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们知道好的在这里。”
期盼他人发掘自己是不可能了,唯有主动展现,才有被发现的可能。
“毛遂自荐?”唐一意如此理解。
这个成语有些耳熟,似乎是个人名?
柳云关反复搓着下巴,死活想不起来在何处听过了,但唐一意的理解一向是到位的。
“对,毛遂自荐。”
唐一意双掌一拍,“那好办了。”
“你想到什么了?”
“柳大哥,你可还记得夏望县发生之事?”唐一意卖了一个关子。
他只是失忆了,倒不至于不久前方经历的眼下便忘得一干二净。
柳云关迟疑地点点头。
唐一意道:“再写一次布告,就当练练字。”
啊?还来?
当初在夏望县柳云关便通宵写了一夜的字,如今还需再通一次宵吗?
小小的四方桌边,有三束期盼的目光凝固在柳云关身上。
柳云关双手抱住肩,“我可不想练字。”
“那我陪你一块儿写。”唐一意自告奋勇。
“我也可以写。”
“带我一个。”
关涉到自己银子的事,唐一意很积极。
关涉到自家酒肆前途的事,朱月盈和邓依亦上心得很。
“写布告不大行得通。”柳云关将双手从肩上拿下,“这街道上全是布告,寻人的寻物的,宣传自己家酒菜的比比皆是,这么做效果不好,单纯费手而已。”
有些话在心里,柳云关不好说。
他觉得那些满大街飞的布告都是些无聊的内容,来来去去都是一样的赞词,生硬的夸奖过目就忘。
“我自有其他的办法。”柳云关如此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