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局内极是安静,掌柜让人在隔间内点燃了荷香,很是清幽。
姚姜翻看着农书,看了阵书喝过一盏茶,伙计回来了,曹二柄跟他一同进来,见了姚姜,他将个小布囊递给她。
姚姜微笑:“曹二叔辛苦了,快喝盏茶歇一歇。”
曹二柄笑着摇手:“我喝不惯这淡茶,我自带了茶水,我去马车上等候。”
侯书生抄完书出来得知姚姜为他免了二百文钱,赶上来对着姚姜长揖到地:“多谢姚娘子。”
二人出了书局坐上马车,曹二柄赶着车向城门走去。
“姚娘子买的书可能让我看上一看?”驴车轻晃,侯书生看着姚姜身边的两摞书:“在下爱书。”
姚姜将两摞书向他推过去:“先生请看。”
“当不起姚娘子称先生。”侯书生解开两摞书看了看:“姚娘子已是农事高手,还要看农书?”
姚姜微笑:“高手不敢当,见识有限,因此看农书补不足。”
侯书生点了点头,默然片刻:“不知在下可能为姚娘子做些什么?在下写字算账都行,”
“在下不是三河村人。”他小心措辞:“在下家住镇河村,因要县试来到三河村伯父家中。”
姚姜明白了,书塾为侯书生的伯父侯老秀才所设,收取的束脩、修金甚至四时节礼都与他无关。
他在三河村没有田地,连菜地都没有,等于寄人篱下,纵算帮助伯父教导学童,依旧算是依附伯父。
现下自己将村中乡邻的田地都收在了手中种植良种,乡邻都因此获利,侯老秀才家中亦然,每月能分得好几两银子,但侯书生却不能得到分毫,或许还要承担更多的事务!
姚姜想了想:“侯先生,我来三河村不过数月,先前与村中乡邻往来也不多,因此知晓有限。”
“不瞒姚娘子,在下家中就是寻常农家,平日里就在书塾相助伯父教导村中学童。有时也下地做事,但,”侯书生轻轻摇头:“总之,在下无能,不能养活自身。”
“侯先生,我得知晓你的名字,年纪,擅长哪些书字。”姚姜知晓他的窘迫也知晓他说出来需要莫大的勇气,索性询问:“不知先生的详情,着实无从下手。”
侯书生愣了片刻,狂喜之余认真回答:“在下姓侯草字牧风,虚岁二十三,熟读《经史》,诗词也曾下过些许功夫,学过《算学》,写字记账都熟。”
他递过自己今日抄写的书章:“这是今日在下抄的书,请姚娘子过目。”
姚姜接过来翻了翻,乃是一篇《文规》,为想要参加科考学子所必抄习研究的文章。
她翻看了片刻:“侯先生是在侯伯伯家中居住,那每日里得帮着侯伯伯教导学童,不知教导哪些书字?”
“承姚娘子问起,现下学堂中的学童正学《诗经》《四书》,都是在下教授,伯父年纪大了,每二日只讲一堂课。其余的课都是在下督学。”
侯牧风对着她拱了拱手:“在下若能帮着姚娘子做些事,有些许酬劳补贴伯父家中,那真是姚娘子莫大的恩德。”
姚姜想了片刻:“侯先生,我需要的是培育良种,喂养牲畜的高手。”
侯牧风神情失落,叹了口气:“是,百无一用是书生。”
“但我需要位先生来教导我的妹妹。”姚姜淡淡地:“教她写字,明白字义,教她算学,学会看账记账。”
侯牧风一愣,姚姜:“我妹妹今年十三岁,或许已错过了启蒙书字最好的年纪,但我希望她将能明白事理,不是无知无识,因此欲请先生教她些书字,每月我都会支付酬劳。”
“在下可以教。”侯牧风已明白过来,急急接上:“在下常给村中蒙童启蒙,必定能也教好令妹。”
驴车摇晃,他却依旧立起来,车厢不高,他弓着身对姚姜一揖到地,却因车身晃动,一跤跌倒。
没等姚姜伸手扶,他已一手撑着车厢立起来:“在下一时情急,令姚娘子见笑了。”
侯牧风依旧坐好:“姚娘子,令妹学书字要学多久?”
姚姜想了想:“寻常应付日间杂事能读书记事,最少须得三四千字。这些是常用字,每日学会学懂五个字,两年学下来也学了三千多字,读书写信应当无碍了。”
姚姜:“学书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得日积月累。有劳先生了。良辰每年的束脩、修金与四时节礼加起来也得十五六两银子,先生教导我的妹妹,我会每月支付先生一两银子。这银子我不会交到书塾,交由先生自行支配。”
没等侯牧风言语,姚姜又接上:“此事我不会与侯伯伯说起,先生可以每日到我家中来教我妹妹习字。明日便开始,每月初一给先生发放银子。”
侯牧风这时已经回过神来了,欣喜万分连连拱手:“我,我必定认真教导,在下必定倾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