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我想让你快乐 > 第48章 第 48 章

第48章 第 48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他拿上钥匙出了门。

看着床单上那一抹殷红,她脸热心跳,想着昨晚的那一幕,她不知自己怎么就那么自然而然地允许了他的抚摸和亲吻,允许了他的身体与自己合而为一。

也许爱一个人就渴盼与他肌肤相亲,合而为一吧。从初见时的四目相对,到现在的深情相拥已过去两年半了,他们的灵魂早已相通了。

以前她总觉得两个陌生人躺在一张床上相拥而眠一定会尴尬得手足无措,但好像因为有爱,一切就那么理所当然,顺理成章了。

她想起上次去杜笙平那借钱,他忽然把手伸向她的额头,她本能地一挡,并不悦地问:“干嘛?”

“你额头上有汗。”

他只是想帮她擦汗,但她却误解了,以为他想碰她,所以本能地用手挡开。

爱与不爱有时候不需要言语,身体就能告诉你最诚实的答案。

她起身穿衣洗漱,去楼下买了早点。

她边吃边在书架上找书,书架上大部分是计算机书,有硬件方面的,编程方面的,网页制作方面的。自考本科的证书已拿到,律考已过,他现在应该主攻计算机了。

她看不懂这些,抽出一本有些泛黄的书,原来是一本曹勋临本的《芥子园画谱》。

她翻了翻,书中夹着一张通知书,通知书上写着:根据一九七八年四月五日中共中央通知,摘掉兰去尘□□分子帽子。

特此通知

七八年十月二日

这应该是他爷爷,他说过他爷爷是教师。

看着这张轻描淡写的通知书,她内心沉重。

先给你戴个帽子,把你莫名其妙关个十年,然后发封无关痛痒的通知书,给你摘掉帽子,好像所有的事就与他们无关了。可一个人的人生有几个十年呢?

每个时代都有它辜负和亏欠的人。

正如服*毒而亡的傅雷曾说:“生活往往是无幸福无荣誉可言的,是在孤独中,默默进行的一场可悲的搏斗。

书里还有几张用很透明的薄如蝉翼的信纸临摹的竹子和兰花,应该是他爷爷临摹的。

这本《芥子园画谱》收录的是梅兰竹菊四君子,没有其他种类,如人物、山水、走兽、虫鱼。

她翻开兰谱浏览了下,兰花是她最喜欢的花了。

正如康熙《咏幽兰》中所写:婀娜多姿碧叶长,风来难掩谷中香。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兰花不仅有飘逸的形态,更有不争虚华的品格。

康熙这首诗引用了屈原诗中“纫兰为佩”的典故,屈原这个品质如兰般高洁的诗人因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而自沉汨罗了。或许在当时的楚国他已找不到一方净土安放他散发着如兰般幽香的灵魂,所以他去了天堂。

画兰的高手应该就是郑所南了,倪瓒诗云: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郑所南笔下的兰花有个特点,就是“写兰多露根,不写坡地”,有人问他缘由,他说:“土为番人夺,忍着耶?”

他有首《寒菊》诗,借菊言志,以示不屈不移,忠于故国之心: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他所画的墨兰,为当世神品,可惜这幅神品却被挂在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里。

这本画谱的诞生要归功于李渔,这个神童也毫不例外地没能顺理成章地入仕为官。

神童落第,总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现实就是这么讽刺。

不过李渔比较洒脱,他写了首《凤凰台上忆吹箫》,自此放下了很多人一生都耿耿于怀的功名,不像其他人那样一生都奔波在谋求功名的路上。

比如柳永,五十岁之前愁苦地奔波在求官的路上,五十岁以后愁苦地奔波在当了个小官的路上,明明靠写词就能倚红偎翠、灯红酒绿,过得舒适惬意,他却总不甘心地要去搞什么政治,结果还是没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李渔放下很多文人的执念,走上了被时人视为“贱业”的“走文学”之路,开始了他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卖赋糊口”的专业作家的创作生涯。连续写出了《怜香伴》、《风筝误》、《意中缘》、《玉搔头》等六部传奇及《无声戏》、《十二楼》两部白话短篇小说集。

随着作品的不断问世,“湖上笠翁”成了家喻户晓的文坛新人。

清康熙元年前后,李渔离开杭州到南京,开始他文化事业上的全新时期,在孝候台边购得一屋,因“地止一丘”,故取名“芥子园”,取“芥子虽小,能纳须弥”之意。

也就是在这里他倡导并亲自作序,由女婿沈心友搜集整理,在中国美术界影响颇广,一直被誉为中国画临摹范本的《芥子园画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