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男神苏轼被流放岭南时就写过这样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可见荔枝这水果是多么美味了。
她大学第一次在街上看到荔枝时,就被那晶莹剔透、细腻如脂的果肉诱惑得直流口水,省吃俭用了几天,买了几个尝尝,方知杨贵妃为什么那么爱吃荔枝了,她想:等我有钱了,一定吃个够!
街上很多是语言不通的土著居民,他们皮肤粗糙黝黑,这应该是因为广西位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湿热、全年温暖、日照时间长使得这里的人容易晒黑的缘故。
这里人抱孩子的方式很特别,他们用一块很宽很长的布条将孩子兜住,吊在自己前胸或后背上。江荻担心那布条会断,孩子会掉下来,但他们好像一点也不担心。
走着走着,竟不知不觉走到海边,之前许明泽带她来过一次,还哄她喝了一口海水,咸得她连忙吐出。
以前她总想着来海边,光着脚丫走在柔软的沙滩上,吹着海风,迎着落日,捡着贝壳。最好如海子诗中所写的那样: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现在终于来到海边了,耳畔想起的却是郑智化那带着哭腔的歌声:苦涩的沙吹痛脸庞的感觉,像父亲的责骂,母亲的哭泣永远难忘记。年少的我喜欢一个人在海边,卷起库管,光着脚丫走在沙滩上。寻寻觅觅寻不到活着的证据,都市的柏油路太硬,踩不出足迹。只有远离人群后才能找回我自己,在带着咸味的空气里自由地呼吸……
沙滩上有许多比指甲盖还小的裸蟹从沙下钻出来,虽然小,爬行速度却不慢。江荻对它们围追堵截,吓得小家伙们仓皇逃窜。
这片海域不是很宽广,沙滩也不是很辽阔,她没捡到什么贝壳,有些遗憾。
回到市区,时间尚早,她不想回到那闷热的出租房内,于是去看了一部录像。
之前每晚在外游荡时,她和“家人”们也一起看过录像,但几乎没看到什么好片子。自香港回归后,感觉录像也拍的不尽人意了。
这是一部星爷的作品,以前看过很多星爷的搞笑片,但这部一点也不搞笑。
看完这部《喜剧之王》,她心里拔凉拔凉的,不知自己去深圳后会不会因为找不到工作而露宿街头。
剧中那个被迫去收保护费的小弟和被收保护费的人之间有这样一段对白:
“你知道现在香港经济不景气!”
“金融风暴嘛,都是因为那个索罗斯。”
“还有很多因素的,现在东南亚经济崩溃,印尼币贬值,新加坡大减薪,香港又负增长,那些大企业都千疮百孔了!”
“还会引起新一轮的全球多米诺骨牌效应,经济大衰退……”
“额,你对经济蛮有见解的啊!”
“当然了,我以前在香港大学念经济的。”
“是吗?我今年毕业的。”
“是吗?我96年毕业的,这张是我的名片。”
“原来是师兄啊,你好你好!怎么你现在在搞卡啦OK啊?”
“没有办法嘛,你现在在做什么工作?”
“我现在没工作,先在□□混着。看到你在拍戏,我来收保护费。”
以前看星爷的录像看着看着就笑了,而现在看星爷的录像看着看着就泪流满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