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门口有人找你。”
王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抱着篮球,手掌上满是黑乎乎的污渍,啪的一声在常安课桌上拍出一个掌印来。常安抬起头,笔尖在草稿纸上划出一道黑线,满脸疑惑地和王彪对视。不知道是在疑惑数学题,还是在疑惑王彪说的话。
常安:“啊?谁找我?”
王彪:“啊?咋是你?”
两人齐齐摸不着头脑,互相搞不懂对方在说什么。
王彪抓了抓后脑头发,几滴汗水被拨抓得飞溅出来。常安摸出一包纸巾,抛给王彪,随口说:“大冷天的出这么多汗,小心感冒。”
“嘿嘿,谢谢常总。你咋在自己座位上坐着呢?”王彪乐呵呵接过,展开一张纸巾顶在脑门上,手掌往下一压,纸巾被汗水洇湿,凹出一个诡异的造型。
常安:“?”
“我不在自己座位上坐着,难道要在讲台上坐着?”
“你咋不去踢毽子呢?”
“唉……”常安叹口气,“最近也不知道怎么了,膝盖和脚腕隔三岔五就会疼,又酸又使不上劲。疼得莫名其妙,可能因为降温了吧。”
滨河毽队已经自成组织,不需要创始人常安日日带着练兵。她功成身退,九门课业日渐加压,加上天气渐冷,常安收心学习是再理所当然不过的事情。
“我以为坐在这的是李亦清。平常都是她在这边坐着,你不知道在哪,今天怎么……”王彪瞥一眼李亦清的座位,书册整齐,不见主人踪迹。王彪把脏纸巾揉成团,很不见外地丢进常安的垃圾袋里,问:“今天怎么反过来了?李亦清人呢?外面有人找她。”
常安往班门外探出眼神,语气古怪起来:“谁找她?又是国旗班的方弘杰?”
“我也闹不清,好像是艺术团的。”
“噢,那我知道了。”前因后果一联系,常安恍然大悟:“元旦艺术节!”
“啥?”
“就是学校的元旦联欢晚会,高一高二会一起办艺术节,高三不参加。李亦清是文艺委员,今天和孔君遥一起被叫走,估计就是要说这件事。”
“……艺术节是干啥的?”
“具体安排我也不清楚,要不你去问问魏子竣,他消息灵通,说不定知道什么。”
“有理。”王彪一啧嘴,当即转头就走,“我找他去!”
“怎么好像忘记了什么事……”
目送王彪抱着球离开,常安隐隐觉得他俩这段充斥着疑问的对话里好像还有什么事情没有被解决。
眨眼睛,李亦清和孔君遥的身影一前一后出现在门口。李亦清一只脚还没踏进门,就被等在门口的艺术团师姐抓个正着。
“嘶……”常安做作地吸一口凉气,她和王彪俩人没一个靠谱的,聊着聊着就把话题直接聊没了,她双手合十,祷告似的保证道:“对不住师姐,保证没有下一次。”
“什么没有下一次?又做错题了?”
李亦清似笑非笑地问。
“这个‘又’字用得很灵性啊。”常安不以为忤,给李亦清让出回座位的空间,“这么快就回来了?文艺委员难得有工作,你不用在讲台上发个言,好歹行使一下职权?”
开学第一天时李亦清被赶鸭子上架,刘伟把她按在文艺委员的位子上,嘴上说着“以后再换”,实则大有一套班子用到毕业的意思。必须承认,刘伟确实看人很有一套,几个班委行事风格迥异,却诡异互补,维持住了五班的日常运作。
不知不觉中,再没人提班干部重新选举的事。
李亦清就这么认下了文艺委员的头衔。
“班长做这个比较熟练。”
只要不学习,路过的蚂蚁都有吸引力。班里众人得了消息,一个比一个亢奋,眼巴巴地盼着班长宣布官方消息。
“长话短说,两件事。”孔君遥把笔记本摊在讲台上,果然动作熟练,看起来几乎像个年轻老师,在众人殷殷期盼的眼光里,班长大人果断决定先礼后兵:“上次考试情况太不理想,级部决定元旦放假前开家长会。”
“啊???”
众人异口同声,齐齐倒了胃口。油锅里倒入开水一般,班里每个角落都在呲呲作响。
常安眼神立刻变得幽怨起来,一转头,发现一个隐隐露着苦笑的李亦清。
“女主角,我们这帮学渣发愁家长会就算了,你成绩又不差,愁什么?”
“我倒不是发愁成绩。”李亦撑着手,额头抵在掌心,眼里写满无助,“我发愁的是,谁能来给我开家长会。”
“好说。”
李亦清:?
常安胡言乱语:“我家里人不喜欢管我,尤其不喜欢来学校。这样,我回去跟我爸妈说说,让他们给你开家长会。”
“你怎么总有这么多奇思妙想。”
“嗯?”常安认真思考了一下,觉得自己的想法并不能完全算是奇思妙想,以她对父母的了解,常安的家长会可以不听,可要是帮别的小朋友开会,他们俩真会带着笔记本来学校认真听课的。
“没什么。”李亦清翻出她伪装过后的手机,开始编辑消息,视线从常安脸上移开,状若无意地说:“我就是一直觉得,听你说话很有意思。我总是想不出你下一句话会说什么。”
常安不理解,她认为自己做事很讲道理。
一片混乱中,孔君遥抬手在讲桌上敲了两下,重新把众人的注意力吸引回来:“第二件事,年底元旦艺术节,按惯例,一年合唱一年群舞,今年是群舞。接下来一个月的艺术课都改成舞蹈,学校舞蹈老师帮大家排,可以提前看看喜欢的曲子和编舞,这周内报给文艺委员,下次艺术课上和舞蹈老师沟通。”
话音刚落,孔君遥人还没走下讲台,王彪和魏子竣等一群男生就围了上去,有人满脸惊恐,有人心存侥幸,七嘴八舌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