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诸多的大夫都说,现在打掉,可能大人和小孩都会不保。
权衡了一番,他们也就冒险留下了这一胎。生的时候也没有很凶险。
等她出来时,全家看见这唯一的掌上明珠。高兴到不知该如何表达才好。
而且,这颗明珠也特别好带,小的时候就很少哭闹。
见人就笑,就更得人欢喜啦。整日抱着,嘴里就是宝贝、福星的叫着。
在小女儿长大成人后,和左宰履行了当初的婚约。那时候是他最开怀的日子。
小女儿嫁得近,嫁得人家也不错,随着丈夫在上京中过得很是滋润。儿子又有出息,他好像什么奢求都没有了,只要安心过好余生,逗逗儿孙就好。
但小女儿可能是在生武锦绣的时候年纪大了,加之早些年生小外孙子的时候可能没养好,落下了一些病根,身子骨一直都不是很好,根本没有老妻生她的时候状态好。
生完后,不管他们和老友找来多少珍贵的药材和名医给她养身子,还是避免不了,她不久就撒手人间的事实。
那时候的锦绣,甚至还没有周岁,她连自己女儿的周宴都撑不到!
那些年,随着高祖南征北战的老侯爷,身体越发顶不住了。
在知道要给小女儿白发送黑发人的消息后,直接倒下。躺了三天才悠悠转醒。
当时的皇帝还很年轻,刚上位没多久,但不少太医对他的圣体也心中有数,不比倒下的老侯爷好得到哪里去。
他下朝后,直接就来登门看望,。见老侯爷的精神气被抽光,像柳条一样弯着腰,巍巍颤颤的下床要给他行礼.
什么担忧,害怕都抛却脑后,生怕陪着他打下大业的老友就这样走了,那朝中敢说真话的大臣,就又要少一个!
悲从心来的皇帝,一个劲的宽慰老友,再用流水的赏赐抚慰老人家受伤的心,感觉心中的担忧才消了部分。
至此,老侯爷就向朝中递了折子。想要致仕南去,离开这个伤心的地方养身体。
皇帝当然是面上不忍,百般挽留,私下却爽快的批了,但要求他参加完这最后一次的年夜饭后才放他走。
等开春的时候,天气舒服点,便再由小儿子护送南下。
当时的皇帝,在年夜饭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就给武锦绣和当时还是皇太孙的太子拉了一门亲事。
老侯爷心里一万个不想答应,本来武锦绣的娘亲就是他的老来女,又在老时才生的锦绣,生完后也撒手人间了,锦绣说是他的眼珠子也不过!
奈何,看看朝中的局势。再看看家中如日中天的发展局势。子孙养得太出息好像也是一种苦恼。
他亲家坐在隔壁,板着脸,手下的小动作不断,一直暗示着他不要拒绝。
为了他好、亲家好、皇帝好,最终,他强欢颜笑,谢主隆恩了。
害怕日后会被皇后以培养感情的名义,常拉着小孙女进宫,灌输一些比老太婆的拐脚布还要长的三从四德,对皇太孙死心塌地。
老侯爷吃完年夜饭的不久,就传信给亲家商议,让武锦绣日后跟他南下的问题。
左宰当然没意见,甚至还帮了一把,介绍了颇负盛名的白马寺主持给他当帮手,让武锦绣得到了一个随母姓,养在外祖家方能平安长大的批语。
一开春,就随着外祖南下了。
但就这样,也没能让前后两任皇帝安心。定下娃娃亲后,随着武家人的官职越发的高,皇帝就越想反悔。
深怕哪天,武家身为外戚,等武锦绣进宫生下自己的皇子后,两家会有想要做大的不臣之心。
直接联手,不用等他归西,等日后时机成熟,让他禅让,再挟持储君,新起另一番朝权。
现在听说武锦绣不能生育,皇帝心里居然觉得舒畅多了。
不能生育,等日后要抱孩子去养,养谁都行,都是他南国的皇子。
等孩子大了,有人在他耳旁不小心说漏一丝他的身世,不用太明,他自己就会去查。
到头来,都会心有疙瘩,怎么可能完全听从武家人的指示行动呢?越想,皇帝心里就越开怀,不能生养的好啊。
与普通百姓的心里状态完全不同,普通百姓砸锅卖铁给自家的子孙娶一房媳妇,就是为了使家里的香火不断,自己也能怡养儿孙。
不然也不会有隐形的七出束缚着南朝的女性,就是为了所谓的香火。
而对于更大的世家来说,也是一样的,表面上看,让小辈们结婚,是为了结两性之好,巩固财富而已。
但如果女方在几年内不能生,一样是免不了要被休回家。
只不过是会以更和气的方式,比如□□。妹妹替换姐姐嫁进去,能生,对两家来说,也是一样的。
……
武家无法,甚至有点苦不堪言。
别人看着他们家花团锦簇,权力地位一样不缺。简直就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但是权利越大,越犹如在钢丝线上行走。稍微有一步行踏走错,很有可能就会带着整个家族陷入万劫不复之中。
万一到了日后,他们家势头再大一些。皇帝怕不是脸都不要了,直接就想找个借口把他们都给宰了!
但这些现在说来也没有用。
婚约不变,他们的奢求只能收在心底。毕竟现在这一纸婚约的作用,可不仅仅是锦上添花,更多的是安抚各方的人心。
他们只能期盼着,小孙女的身体能养好些,等日后进宫。
哪还能这么逍遥,这么随意的养身体,想吃什么,小厨房就给忙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