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厅长说:“我说的是‘饭圈’,他们的组织形式;又没让你这样称呼我夫人。”
白胡子道:“我们不是也想成立‘饭圈’么!是不是,也该沿用人家的组织形式呢?”
“你有钱么?”祁厅长说,“任何‘饭圈’的背后,都有大量的资本给于加持。
‘饭圈’是具有较强的群体化和边界化特征的。要想真正形成‘饭圈’,就必须先要解决两个条件。”
白胡子问:“什么条件?”
祁厅长告诉他,“一是数量;二是动员能力。正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这两个方面得到解决。
此前,也有影迷、歌迷等,但是因为大家分散在各地,更像是散兵游勇,信息不能第一时间得到分享,它的规模就受到一定限制。
但互联网分享信息的快速、即时性,一下子就把原先相互之间缺乏联通的个体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庞大的组织化、产业化的各类后援会、粉丝团、微博超话等。”
白胡子说:“我连个‘网’是什么东西,都搞不明白,哪来的组织能力?”
“那你就老老实实地好好待着吧!”祁厅长又道,“其实,‘饭圈’的最初形成,可以追溯到好多年前的一些选秀节目。
随着互联网传播的便利性,这些节目在提升关注度的同时,也为远距离追星提供了便捷和通道。
互联网技术和网络社会的形成,使追星行为的体系化、团队化甚至职业化的转变,在技术上得到了支持。
因为娱乐行业的特性,以及围绕着行业的庞大群体,特别是‘Z世代’【1】消费群体的出现,短时间内涌入大量资本,一方面,被推到前台的制作方、平台合力推出大量选秀、养成类节目,乐此不疲地‘造星’,瞄准人性的弱点,不惜以低俗、粗俗,甚至恶俗的方式博眼球。
另一方面,平台、机构、粉丝组织合作,不时推出新‘玩法’,粉丝被诱导‘氪金’【2】、‘刷数据’【3】、‘打榜’【4】,幻想着在精神和物质上与明星合体。
‘饭圈’理性由追求功利的动机所驱使,具有典型的工具理性下的功利主义特征。‘饭圈’行动借助理性达到其所需要的预期目的,粉丝们纯粹从效果最大化角度考虑,导致漠视情感和精神价值。
自‘倒奶投票’【5】事件之后,偶像经济过度依赖‘饭圈’青少年、通过畸形‘饭圈’互撕等手段,收割大众注意力资源红利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暴露,选秀节目被管控。
但是,资本操弄的偶像经济裹挟‘饭圈’青少年、肆意收割注意力经济红利,甚至不断越出道德及法律红线的问题,却迟迟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饭圈’粉丝是以青少年为主体,‘饭圈’乱象表面上看,是大量青少年追星行为造成的,实际上是受人引导而实施的‘从众’行为,究其根源,是资本逐利偶像经济的脱缰失控。
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粉丝们以为是在表达自己的喜爱、寄托甚至信仰,却不曾想,他们已经在流量的漩涡中,不知不觉沦为了一颗一颗的棋子,被幕后的资本力量所利用和操纵、异化,在一种法不责众的心理支配下,做出宣泄原始本能冲动的行为,导致时代审美风尚、价值观与向真、向善、向美渐行渐远!”
有人说:“呵,商人骗钱的手段,真是层出不尽,我们平头老百姓也只有回家管住自己的孙子孙女了。”
又有人说:“儿子,都不听你的,你还想管住孙子?妄想吧!”
祁厅长道:“其实,现在,政府整治的不应该是粉丝,而是‘饭圈’背后的畸形产业链。
要彻底解决‘饭圈’乱象,不是哪一方可以单独完成的!需要‘五力共治’,即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平台企业的约束力、明星和制片方的自律力、粉丝的自制力和评论家的批判力。
既要靠监管部门的强力监管,也要靠生产、消费两端切实提升自己的认识水平,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生冲突时,能够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还要依靠‘文艺评论家’、‘文艺理论家’等等,正本清源的讲解…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才能祛病除根。”
白胡子说:“也甭这个‘家’,那个‘家’了,当下社会的各种‘专家’,都成了中国‘四大败类’之首了,还指望他们来正本清源?……真是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