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飘飘问:“他沾什么光了?”
淳于溷说:“他若是不去农村插队,他能捞着进‘文艺宣传队’?他不进宣传队,能捞着去北海舰队当兵么?他不当兵,能捞着提干么?他不是部队干部,能捞着进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么?他不进广播学院,能捞着上‘星光大道’做主持人么?他不当主持人,能红的发紫么?他不红的发紫,敢‘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么?
所以说,老毕就是个另类!
我们这一代人啊,对谁的感情最深?那还是毛主席和周总理……哎,你俩这样,你们给二位老师唱一首,我昨天教你们的《诉衷情》……”
任飘飘道:“爱情歌曲。”
淳于溷说:“你别爱情歌曲呀!你俩唱毛主席写给周总理的那首《诉衷情》。”
王老师惊讶问:“主席还写过这样的诗?”
“写过,”淳于溷说,“这也是主席生前写的最后一首诗。
1975年底,82岁的毛主席疾病缠身,情况越来越不好,仿佛感觉来日不多,便想跟自己的老战友说一说心里话。可是当时,总理的病,比主席的还重,他是身患癌症。
想起病恹恹的老伙计,主席预感到:革命将发生曲折,他和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夙愿,将要‘付与东流’。他问总理,其实也在问自己----社会主义的红色江山,究竟‘靠谁守’?
于是,就写了这首词,送给了周总理。
这首词,虽说字数不多,但情感真挚,读来沧桑心碎,令人潸然泪下。”
任飘飘从手机上找出了这首词,问道:“还用《诉衷情》的曲调唱么?”
淳于溷说:“是!”
任飘飘道:“还是,那么…柔情?”
淳于溷说:“你别柔情呀,你得用凄凉的感觉去唱!”
任飘飘又找出了这首曲子的伴奏带,王奕博就用筚篥给她做主旋律,飘飘就随着王奕博的主旋律唱了起来:
[歌曲]“当年忠贞为国愁,何曾怕断头?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当年忠贞为国愁,何曾怕断头?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
李老师问了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你说,淳于老师,当初毛主席真的想让华老接班么?”
淳于溷道:“是。”
李老师问:“为什么,不是其他人?”
“哪有其他?”淳于溷道,“林副统帅叛逃了;邓大人一心想要私有化;王副总理又不着调;也就是华老吧,老实本分,不会推翻毛主席发动的‘文化`大革命’。”
王老师却问:“你们说,毛主席为什么要发动‘文化`大革命’?”
淳于溷道:“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寻求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王老师问:“那个年代,真的有人想走资本主义道路?”
淳于溷说:“有,而且很多!许多党内的高级干部,受不了,跟着毛主席过清贫的日子,不想当公仆,都想当大老爷。所以,就时时想着,先让自己这部分人先富起来,就想搞复辟。私底下,就开始串联,要大搞‘三自一包、四大自由’【1】。”
“噢,这我知道。”王老师说,“‘三自一包’是指的是保留自留地、自由市场,实行自负盈亏和包产到户;‘四大自由’是土地租赁自由、土地买卖自由、借贷自由和贸易自由。”
李老师接话道:“这不就是现在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