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素质,只改革‘智’一个方面的问题,怎么能行呢?
何况,在‘德、智、体’三方面,也只有‘智’,是天生的!这次改革,只是把高智商的学生调出来,送进顶尖大学。
那,我们的基础教育的意义何在?这不是让那些智商不高的孩子,怨恨其父母,没有为其生一副聪明脑瓜么? ”
老先生问:“以先生的意思,中国的教育没救了?”
淳于溷道:“有!”
“怎么救?”
“回关一下元朝的社学。”
老先生问:“什么社学?”
“社学,顾名思义,就是社区里的学校,由官方开办的地方小学。”淳于溷道,“不要以为,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就没有可取之处。大元朝之所以幅员辽阔,经济发达,被马可.波罗形容为‘世界上最美丽最华贵的天城’……是有原因的。
这原因之一,便是元朝的教育。
你可不要忘了,元朝曾是一度取消了高考[科举]。而正是这些基础教育的社学,托起了大元帝国,乃至世界的经济、文化和科技。
比方说,火药的应用,纸币的应用,指南针的应用,活字印刷和木版印刷的应用,天文学和历法,水利工程,宫殿建筑等等……哪一项,不是划时代的科技?
总的来说,元朝在科技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和发明,它涵盖了军事技术、经济货币、导航工具、印刷术、天文学、水利工程和建筑等等领域。这些科技成就,对于中国和世界的科技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为后来的时代奠定了基础。
它是怎么做到的呢?
就是这些学科,从小学就开始分科分学校的基础教育。比方说,儒学社学、中医社学、蒙古字社学、番语[外语]社学,农业社学,阴阳[天文]社学等等。
也就是说,让童年时期[虚岁:7岁-12岁],这段黄金阶段,学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又对以后的工作有用的东西;而不去学,那些对以后的人生,没有多少价值的东西。
反过来说,能不能找到工作,失不失业,与上了几年学没有多大的关系,更何况,有许多学科,其实小学毕业就够用的了,何必浪费那么多时间上大学,读博士?
比方说,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这些学科,元代小学的10年寒窗,已经足够用的了。除非,你要让庄稼转基因;除非,你要在食品里加毒药;除非,你要制造人类都无法化解的‘化纤’;除非,你要建设百年之后隐患多多的高楼大厦……那就去大学里‘进修’,去外国学校里‘变异’……
当然,无论是哪一个朝代,也无论是元朝的哪个社学,道德教育始终是放在第一位的!
而我们现在的教育,缺少的便是这‘第一位’的东西。缺‘德’的教育,就不能称之为教育。
也就是说,教育的改革,必须从‘德育’开始。德不行,其他都是白搭!套用毛主席的一句语录----路线错了,知识越多越反动!
若不信,听听当下‘专家’和‘教授’的说词,就明白毛主席所说非虚了……”
老先生忧郁道:“现在的大环境,德育,可真无法改观啊!”
“怎么会!任何事都有它的契机,这就看当政者是如何把握了!”淳于溷说,“中国有句古话,叫‘杀一儆百’……”
老先生问:“杀谁?”
淳于溷道:“杀‘三子’,必有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