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等你回家 > 第15章 以人为本

第15章 以人为本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二天。

天,刚一擦黑,淳于溷就来到了南中环大桥。

有道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其中,有一位打扮入时的白领丽人,一直朝着他笑。见淳于溷走近,白领丽人伸出她那娇嫩的小手,说道:“见到淳于先生,真是荣幸!”

淳于溷握住她的手,回了句,“别客气!”

白领丽人道:“听先生昨天讲,当今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缺德的时代……本人,也有同感。先生能不能细说,造成这一怪相的根源是什么?”

淳于溷放下了吉他,盘坐在地上讲:“人生活在世上,得有个坚定的信念作为支撑。也就是说,任何时代,都必须有信仰,否则,就如同行尸走肉。

建国初期,人民的信念就是毛主席思想。

毛主席思想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那时候的共产党人,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理论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为了人民,可以无私奉献,可以奋不顾身,可以慷慨赴死。

正是有了这一核心理念,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一次又一次的艰难险阻。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就成了那个时代的标志和思想。

在那个年代,无论是哪一级政府,就连一个小小的派出所的影壁上,都写着“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看着它,人们的心中自然就有了生活的目标和精神的高地。

现在,除了中央政府还标有‘为人民服务’之外,哪里还能看到这五个熠熠生辉的大字?

令人不解的是,难道现在,只有最高领导还在为人民服务吗?其余的各级领导不需要为人民服务了吗?那么,他们的日常工作又是为谁在服务呢?”

白领丽人问:“先生的意思是,当今的社会,已经没有了主流文化?”

“是的,”淳于溷说,“表面上,当今社会的主流文化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而这个‘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到底是要彰显什么呢?没有说清楚,内容模糊,旗帜不鲜明。

也就是说,它的核心究竟是什么?没有核心的文化,当然就不能称作主流文化。

我查过‘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虽然还有‘为人民服务’这一项,但是,它却把‘人民’二字改成了‘群众’。

千万不要小看这两个词的改动,其意义却是天镶之别。”

白领丽人:“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定义与特征不同。”淳于溷说,“群众通常是指,不担任领导职务,也不特指某一阶级或团体。它是一个相对宽泛且中性的概念,它不包含太多的价值判断或政治意义。

而人民,则是一个更具政治性和阶级性的概念。它指的是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人民的范围可以随着历史时期和国家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但总体上包括了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人们。

第二,范围不同。

群众是人民中的一部分。换句话说,群众包含于人民之中,但并非所有的人民都是群众。

那么,现在的主流文化是‘为群众服务’。自然让人产生疑问,现在的各级政府,是在为哪一部分的群众服务?难道是在为那一小部分‘先富起来的群众’服务的么?

真相可想而知。

当然,设想都是美好的;但现实,总是在打脸。

先富起来的人群,能带领大家共同富裕么?

不会的!他带给大众的,只有越来越‘内卷’,未来绝大部分普通劳动者、白领,乃至精英都将失业……”

旁边一小伙,禁不住地问:“到底什么是内卷?”

淳于溷说:“内卷,有的人说是内部消耗,有的人说是恶意竞争。这些说辞,都不全面。

内卷,本意是指人类社会在一个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当今的社会已经是无处不在,人人皆可‘卷’、万物皆可‘卷’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