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朕与大将军清清白白 > 第25章 檄文

第25章 檄文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夜间的洛口城中,王适安召集所有的亲信,另外叫来了洛口主,说了转为攻势的想法。

洛口主本就没有主见,见识过王适安的本事,对王适安的决定一律保持默认态度。

亲信们都是因王适安个人的威信而聚集起来,在他有了决定后,即使原本另有想法,此时也全心投入怎样达成王适安的目标上。

左寓思考片刻,道:“大将军,如今我等兵力不足,不可轻易攻城,不如激他们出来,再从后包超。”

“这个并不难,写一封檄文传遍四方,减其士气,再派兵士轮流于城外以言语激之,只要持之以恒,他们定会忍耐不住。”

“不过嘛,”左寓自信满满地看向座中每一人,道,“除此外,我还有一计,便是借兵与夏军对抗。是否要借兵,就看大将军如何作想,若只是为一隅安稳,借与不借,都没有分别;若大将军欲趁此时机创立功业,非拿到徐州的兵权不可。”

创立功业,自然就是北伐了。北伐自然要有足够的兵力。

在座众人纷纷沉默。

先帝起于徐州,如今徐州依然有他的班底,左寓所说的那支精兵,正是指先帝留下的班底。

那支徐州兵驻扎在建康以北的历阳,由徐州刺史管辖。只是如今徐州刺史是否愿意让出兵权仍未可知。

而且与寿阳邻近的钟离正是属于徐州管辖,徐州刺史身负职责,却坐视镇守钟离的王密逃跑,既不出兵救援,也不对王密进行阻拦,其冷漠自私的态度可见一斑。

先帝在时,自然能以曾攻入河洛的威望强势压制四面的野心。

可如今新帝继位不久,也尚未做出事来树立威望,以新帝的名义恐怕这徐州刺史并不好说服,而以王适安的名义……那便彻底暴露了他们的意图。

众人都看向王适安,他们大多倾向于先保住一隅安稳,不要多生是非。

但最终还是要听从王适安的决定。

烛火光芒中,王适安撑颊思索,英俊面容上阴影晃动,颇显肃杀之感。

片刻后,他紧皱的眉头一松,道:“一隅安稳怎么够?自然要追击索虏,让他们不敢再犯!”

王适安起身:“我现在就以家国的名义修书一封,遣人送予顾约。”

顾约正是徐州刺史,出身吴郡四姓之首的顾氏。按理说与寒门和次等士族有一定界限,但他连王密这样的高门子弟都不闻不问,未免有些待价而沽的意思在里面,或许并不排斥和他们结盟。

*

谢启写好檄文,崔衍昭按之前说的拿过来先过目。

洋洋洒洒八百字小作文,引经据典,朗朗上口。

崔衍昭看了一会,疑惑道:“为什么要说卫衍是无耻冒名之辈?”

谢启振振有词:“他父亲自称河东卫氏,却连祖父都说不清是谁。谁知他是哪个犄角旮旯的卫氏?”

崔衍昭:“……”

江南士族的人很重视郡望,就像对于王氏只承认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其他通通视为草根。

但这个真的能打出伤害吗?人家起事前尚需要借这个身份贴金,现在已经把握了皇权。

江南尚可称是世家与皇帝共治,但北方并非如此,单崔衍昭自己翻北方前面几个朝代的史书,都能看到那些河北大族动不动被夷三族。

经历了这么多次洗礼,北方最高贵的只能是皇权,用郡望来攻击有些不伦不类。

要进行攻击,就得直戳别人的伤心事。

崔衍昭想了想:“写得很好,但我想稍作修改。”

谢启:“?”

崔衍昭:“我先给你讲个故事。”

……

过了一段时间。

谢启的眼神里充满震撼,似乎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崔衍昭:“把故事里你觉得能够刺激到太原王的也加进去。”

他主要是根据对太原王的印象给对方叠加了一些狗血情节。

比如偏心的父母,破碎的太原王;救了目盲的初恋却被误认为是哥哥;被迫将来之不易的荣誉让给哥哥,等等。

除了怀孕流产这种不可能发生在男性身上的,他把能想到的狗血情节全都加入了进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