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重生后贵妃想上位 > 第34章 先生大义,此计为国

第34章 先生大义,此计为国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姜芜浅笑,只道是这么回事。

又问∶“你们可知道余铁嘴第二日暴毙家中?”

说到此处,姜芜叹息,她猜想太后心狠手辣,不会放过,只是……

余铁嘴只是测字,并未知晓或参与什么,太后为何杀他灭口?

宫中三年尔虞我诈,让她习惯的往复杂方向猜测。

在她问起时,两人皆是面上一沉,露出难以明说的表情。

姜芜只知是自己猜对了,余铁嘴的死果然不简单。她遂又问∶“余铁嘴可是陛下安排的?”

林殊抬眼,不打算瞒着,回答道∶“是。”

姜芜问林无隅∶“你也是陛下安排的?”

她十分不解,林无隅为翰林编书,虽品阶不够,不入朝堂,只在翰林院做些杂事。但怎么说也是京都有头有脸的望族之后,此番让林无隅来,会不会太冒险?

林无隅接过话∶“那倒不是!”

“我做翰林院编书烦了,事情又多又杂,毫无乐趣,不上不下,前几日递了辞呈就偷跑出了京都。”

林无隅想到这里,长叹一声,继续讲述他千难万险的出走经历。

他一出京都就被妙手空空光顾,不知什么时候被窃走了全部银钱,到他发现时,是在吃了一顿大餐无钱结账,被店家一顿打。无可奈何,为了不挨揍,只能用一身华服换口粮。

衣衫褴褛的游走几日,他也没想过回去,回去定然少不得一顿家法伺候,日后再要出来可就难了。

天无绝人之路,这时他遇到林殊,两人开始还没认出,林殊正需要一个迷惑太后的人。见林无隅样子机灵,巧舌如簧,便给了银钱让他演一出戏。

两人后来又是怎么相认的,那可就说来话长。林无隅摆好架势就要讲,被林殊拦下。

“不从你小时候尿床开始讲?”

林无隅∶“说好不提的!”

又抱歉的看姜芜,收起了话。

林殊长话短说的告知了姜芜实情。

在他们出宫前一夜,宫里递来消息,让他说服余铁嘴给太后测字,但测字内容由他们定。

起先余铁嘴见林殊一副富贵打扮,已经生了三分不满,后面得知要卷入世家纷争,将他赶了出去。

林殊没学古人“程门立雪”“三顾茅庐”,只给余铁嘴留话,“先生大义,此计为国”。

第二日,余铁嘴请来了林殊,与他说道了几番,最后怅然,“我年轻时犯下不少罪孽,累及家人,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余铁嘴神色复杂,林殊也听闻过余铁嘴许多传闻,但真相如何,余铁嘴既不愿说,他也不逼问,只道“世事都有个缘法”。

他不信这些的。

余铁嘴那日沉默了许久,拉着他喝了半日的酒,酩酊大醉,末了才旷然唱道∶“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又唱∶“忧国忘家,捐躯济难!”

余铁嘴对林殊说∶“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林殊迎风雪立,觉得凄然悲壮。

余铁嘴趁着酒意将他赶走∶“离了我这屋,山水不相逢,来日无期!”

又对林殊说∶“我从来没见过你。”

林殊到后半夜才离开,在风雪中立了很久。他在思考,他口口声声对余铁嘴说“大义”,但何为大义?

他是商人,最不懂的,就是大义。

听完事实,姜芜和林无隅低沉,对余铁嘴肃然起敬。

有的人终其一生忙忙碌碌,却不知为何而活。有的人穷其一生,追寻飘渺,却气壮山河。

姜芜称之为信仰。

山高路远,砥砺前行。春秋几变,山河壮阔。

国家有信仰,民众才有希望。

信仰如磐石,坚不可摧,如赤岩,永不褪色。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这一刻,姜芜试图理解,潜移默化间,根植于心。

林殊问她,今后有什么打算?

姜芜愁思,太后没有见到他们尸首,以太后的谨小慎微,必不能放心,眼下正全国缉拿他们。

她不能去找沈清安,也不能回家,眼下最要紧的,趁她有自由,建立自己的势力。

姜芜对林殊说,她想往西,去兖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