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轻人更是不满: “你这人,什么记性!三年前,三月初八,你忘了吗?”
老李很是惊讶: “三年前,三月初八?我们见过?”
那年轻人说: “你真的不记得了?那天在永平王府门前,我们不是见过?”
老李立刻说: “不可能!三年前,三月初八,我家大人得了急病,根本没出门,你怎么可能在永平王府见过我?”
那年轻人奇怪的问: “你确定?那天你没去永平王府?不可能,我就记得我们那天见过。”
老李说: “那天老爷得了急病,差点死了,还是我驾着车,去请了姚御医上门,这事我印象很深,绝不会错。”
那年轻人只得说: “那是我记错了?可是。。。唉,我这记性。。。”他垂头丧气的走了。
老李看了看他,说道: “这是哪里来的?到处认老乡。”
大家笑起来: “我们又不是什么有钱人,冒认我们做老乡,难道有什么好处不成?是不是你记错了?”
老李梗着脖子说: “不可能,老爷得急病,这样的事情,我怎么会记错。。。”
大家又是一阵议论。
那年轻人走到拐角,从怀里掏出一张纸,看了看, “最后一个了,得了,钱到手了。”
他七拐八拐,来到一家小客栈,对伙计说: “我要天字一号房。”
伙计看了看他,说道: “天字一号房有人了,您选个别的吧。”
年轻人看了他一眼,说道: “清风明月花满楼。”
伙计一听,立刻说道: “您请上楼。”
年轻人说: “好说,好说。”说着,噔噔的上了楼。他来到天字一号房,上前敲门说: “可是梁管事?”门开了,梁管事走了出来, “阮二,你动作倒是快。怎么样?都打听清楚了?”
阮二说: “都清楚了,请进去说话。”
梁管事和他一起进了屋子,关好门,阮二拿出一张纸,说道: “都打听清楚了。这十个人,三年前的三月初八,都没有去过永平王府。他们的行踪我都写在纸上,你们回去慢慢看吧。”
梁管事拿出二万五千两的银票,递了过去, “阮二,辛苦你了,这是尾款。”
阮二接过银票,哈哈一笑: “得,又有酒喝了。”说着,出了屋子,扬长而去。
梁管事拿着那张纸,不敢耽搁,直接到了恭王府,给凤琳和赵一飞传了信,凤琳和赵一飞回到了公主府,梁管事把那张纸交给了凤琳。凤琳和赵一飞一看,果然,那十个人都没有去过永平王府。赵一飞说: “这消息准确吗?”凤琳说: “阮二一向出手不凡,从没出过错,所以即使他要价高,找他办事的人,也很多。”
赵一飞很是苦恼,说道: “那怎么办?还有谁,是我们没想到的?”
凤琳看着他说: “确实有。”
赵一飞问道: “是谁?”
凤琳说: “我那三个皇兄。”她看了赵一飞一眼,说道: “大皇兄为人最是刻板严肃,应该可以排除,可是另两个,可都是院子里一大堆莺莺燕燕。。。”
赵一飞说: “这个确实可虑,可是两个皇子的行踪要怎么打听?还找阮二?”
凤琳说: “这个阮二从不重复接任务,他不可能再出手了。这事得找阮二的姐姐,阮媚儿。”
赵一飞忍不住笑道: “这个阮家难道就全都靠打听消息为生?”
凤琳就笑: “你说对了,他们阮家在江湖上赫赫有名,就是凭着打听消息,闻名于世。”
赵一飞说: “那这个阮媚儿。。。”
凤琳说: “阮家这一辈的年轻人里,就只有阮二和阮媚儿最出名,这个阮媚儿比阮二还古怪,她要是愿意,给她一副头面,她就出手,如果她不愿意,你堆起一座金山在她面前,她也不理你。”
赵一飞说: “那你就打算打一副头面给她?”
凤琳说: “普通的头面哪请得动她,当然要非常好看才行。这个阮媚儿,见到漂亮的首饰,就走不动路,她说过,她一辈子最喜欢的,就是漂亮的首饰,和漂亮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