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紧招呼其他村民搭把手:“你们快拿菜刀出来啊,盆子上堆满了猪骨,要先砍成拳头大小,不然等会水烧开了,材料都不能下锅。”
剖出来的内脏,赵有根原本是想丢掉,却被乔安制止,“赵叔,这些都留着吧,洗干净就能做成各种小菜。”
内脏做小菜?
赵有根停下手,其他婶娘也竖起耳朵。
猪下水异味重,就算是再穷的人家,也不会把它送上餐桌。
可见它是多么令人生厌。
乔安卖了个关子,只教在座的婶娘如何清洗内脏各个部位。
把猪大肠放入木盆中倒入温水,揉搓几下,那冒上头的味道,差点就把人熏晕。
倒出再撒盐放酒。
“诶这也……”太浪费了吧!
还不止,乔安还往盆里放玉米粉,弄完翻开里面,撕掉大部分油脂,又重复了一遍刚才的动作。
每做一步,婶娘们心里就抽一下,心疼极了。
光是清洗大肠,就得用上不少盐、酒,这些矜贵玩意,平常炒菜时都不舍得多放呢。
乔安晓得自己“多败家”,不过内脏不下料洗净,根本难以入口,现下盐由官府把控,不好明着折腾,酒倒是可以考虑一二。
轮到熬煮卤汁的步骤,乔安也是外行,只好把赵明峰拉来,“先把猪脚鸡爪油炸爆香,然后和十几种香料煮一个时辰,等到汤汁呈现红亮色,再下调料。”
婶娘们听得迷迷糊糊。
什么叫这样……那样……最后成了?
赵明峰或许真的有厨艺天赋在身,乔安说的稀里糊涂,每样调料该放多少,先放哪些通通没有,赵明峰自己琢磨一小会,就开始动手制作卤汁。
随意放在地上的茴香八角等佐料,是乔安在贺州各大香料铺淘了许久,才凑齐的。
这下全都交给赵明峰处理。
卤肥肠,猪耳朵,卤水猪肚……要是卤汁真做成了,以后走镖就有口福了。
~
大骨头汤在锅里扑腾冒泡,飘出来的香气勾起了肚子里的馋虫,小娃娃们停止了追逐玩闹,捧着大海碗守在一旁。
这时,王大婶捻着盐撒进大锅里,搅拌几下,对着王永贵喊道:“当家,快点把汤锅撤下去,要蒸米饭了。”
小娃又屁颠屁颠挨着王大叔,被呵斥了一声才撅起嘴巴走开。
另一边,村正打开了仓库大门,十几个青壮年陆续搬出米粮,扛着送到晒场上,由婶娘接过手,拆袋,淘洗,蒸煮。
做大锅菜,是真的累啊,坐久了站起身,老腰咯噔一声响,双手也因为长时间泡在水里,变得皱皱巴巴,这还只是洗菜洗米洗肉。
比起拿大锅铲的那批人,相对轻松些。
杨氏头一回委以重任,掌勺做全村人的菜,本以为跟平常进灶房差不多,直到炒了几大锅,就蔫巴下来。
谁懂?
满满一铁锅菜,双手并用才能翻炒起来,炒完还没缓过酸劲,旁边的村民又往里倒满,嘴里夸奖着:“阿兰手艺真不错,不像咱们以前,做完的菜都成糊糊了,看着就像猪食。”
说完自己也笑出声来。
杨氏往其他锅里一瞥,又赶忙收回视线,哭笑不得,好像确有其事。
除了野猪肉,各家各户为了吃好这一顿,也纷纷拿出自留地的蔬果,随着猪肉炖白菜、肉粒炒玉米丁,尖椒酿肉,炸五花肉出锅,铜锣声响起。
开饭咯!
村民搬桌子抬凳子,馋了大半天的小娃娃终于坐上饭桌,不过还是守着规矩,长辈不动筷,绝不能伸手,于是只好眼光巴巴看着隔壁桌的族老们。
王孔心知大家的迫切,也不再说长篇大论,以茶代酒:“希望来年老天爷赏脸,各家丰收有余。”
众人呼应:“好!”
丰收有余,多么质朴的愿望,可惜,终究落了空。
眼下大家还沉浸在大锅饭的幸福中。
小娃娃吃得满嘴油光,饭桌上好吃的没了,他们立马跳下凳子,蹭到各桌撒娇,大人也乐得呵呵笑,夹了好几块肉过去。
唯有乔子阳到现在,还处在状况外,被杨氏从书院里接走,碰到村民,各个都喜笑颜开地祝福,吓得他以为乔安要把自己嫁出去了。
听杨氏解释才晓得是入族谱,暗中舒出一口长气,今日又是组建狩猎队,又是做杀猪菜,还听闻乔安带青壮年上山捅了拐子窝。
一段时日不在村,就连一向讨人嫌的阿黄,也成了功臣,时不时有人丢些骨头,在饭桌底下啃得尾巴摇晃起来。
乔子阳:突然想逃学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