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喻殊轻笑,手指抚摸着木制画框的边缘。
次日,一间崭新的店面重新整拾出来,位于市中心的西面。蓝白色的装修风格素雅清淡,与上方拉着的红色横幅形成鲜明对比。
——诚邀各位顾客前来参观或购买画作。
门口展牌上用记号笔写着:
前三个星期活动跳楼价,各大艺术家画作低至300,最高不超过1500,欢迎各位新老顾客前来选购。
难得平日里安静的店铺一下子整出这热闹的架势,来往的人观望半天,却也没个主动愿意进去的人。
员工们费劲口舌劝说人群,传单发了一路,在旁人手中也掉了一路。
按照规定,他们不能将店里具体的情况告知旁人,只能不断尝试着招揽生意。
终于,一位多次路过这里的中年男子走了进去,无数双目光紧盯着他的方向,等着看他出来时的表情。
中年男子正是好早之前购买乔喻殊画作的男人。
他怎么也没想到,曾经无意间购买的那幅画作竟成了无价之宝,当初穷困潦倒的画家眨眼间成了顶有名的艺术家。
《花海中的少女》这幅画一直被他好好保存着,几乎在得知消息的一刻,他将画作摘取下来,仔仔细细擦拭了一遍,又将它重新挂回室内的正中方位。
妻子问起时,他坦然回答道:“这件艺术品早就无价了,而创作他的作者现在成为了大艺术家,可不得更加珍惜着。”
“那之前那位艺术家没出名的时候你不也天天擦它?”
说完,妻子抬头看向高挂着的画。画面中的女人是年轻时候的她,镜头之下捕捉到的是她已逝的灵动。
曾经的愣头青小伙和她说,他们一定要成为相伴一生的情侣,他履现了承诺,并不断为之付出。
眼角的泪花诉说感动的悌语,紧握布满岁月的手,无名指抵着互为对方编织的戒指。
蓦然发觉,画框上刻着一行小字。
——一见一笑,相伴终生。
记忆回溯,愣头青站在花海下边,呆呆地握着老式相机,似乎想捕捉那位随风晃动的女子。
“咔嚓”声后,镜头只抓住了模糊的残影。
他走上前温吞出声:“我刚刚拍了你一张照片,现在我将它送给你好吗?”
女子也茫茫然点头,透过他的镜头却只看到了一团糊影。但愣头青刚刚好像说过,等胶卷出来就好了。
结果等了大半天,愣头青才不好意思的挠挠头,脸羞的像番茄。
“抱、抱歉,我胶卷好像没了……”
她也瞬间意识到真相,所以…青年抓拍的糊影才是真正的她。
内心略略有些无语,可在看到青年羞赧的模样,一时间竟没克制住笑出了声,然后就看见这愣头青原本低着的头更低了。
若赋予这幅画意义,那它便是迟来的胶卷。
现在的中年男人与往昔不同,反倒多了些成熟儒雅的魅力。他没忘记过去许诺的誓言,且对艺术的憧憬让他珍惜一切美的事物。
在他眼里,只有两个最重要,一个是妻子,另一个是艺术品。
可惜他没有创造艺术的才能,从那团糊着的人像就能看出,但他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进店的第一感受,是扑面而来的整洁干爽。
不同艺术家的画作分层摆放,每格六幅。
他第一眼就看中了正中第一个花卉图,极为熟悉的运笔涂色让他不经想到一个人,可观察下册竖着的小卡,却是一个陌生的名字。
Shoung。
内心的疑惑不容忽视,他朝店里老板问道:“您好,我想请问一下这位Shoung是哪位艺术家呢,我还挺喜欢他的作品的。”
听到这话,老板觉得有生源便立刻回答:“哦,你说Shoung啊,就是前些日子刚出名的乔喻殊啊。”
男人一下子愣住了,看了看展示的画,瞳孔渐渐浮现一抹光泽。
标签上明码标价:540?
按照常理来说,出了名的大艺术家都是把价往高了报,怎么会出现这样低廉的价钱?
问老板,老板也说这是艺术家自己选择的,他们认为,艺术并不是高贵的分界线,能够雅俗共赏的才能称得是上好作品。
听了老板的话,男人停驻了好久,之后哑声道:“就这幅画了吧,我买下。”
递交价钱过后,花卉图也便成为他的私有物了。
走出店后,几位频繁投过视线的人走上前问他:
“你好,我们想问一下,里面的画是真的很便宜吗?”
男人点点头,想了一会还是对他们说了。
“里面有很多大艺术家的画,定价基本都小余1000。”
有个人开玩笑说:“那总不可能会有乔喻殊的画吧。”
男人深深看了对方一眼,点头说:“有,但他换了个字母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