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秋分之后的第一个节气。
比起白露,寒露之时气温更低、露水更多,昼夜之寒愈盛,放眼可见万物萧瑟。而在海边,随着海风吹拂,这份深秋的凉意也便进一步放大,让人真切体悟到夏日的远去与冬日的逼近。
也就在这一日,已经身处东大陆的洛魂与奏二人,决定前往无尽海域。
原因也很简单,洛魂掳走了魔域圣女,这则消息,约莫在这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传遍了大江南北。那则流传于北境对洛魂的悬赏,也被确认为是魔域颁布的。故而,魔域也不再掩饰,悬赏价码再一次拉高。此外,主攻杀伐的碧血堂联袂四海堂,共同担起了捉拿洛魂归案的职责。江湖,风云再起。
他们得知这消息时,正身处燕国境内。燕国外称北燕,以与历史上的燕国作区分,而在后世,燕国被商国吞并,最后成为了北商王朝的属地。
东洲不同北境,总归是要富庶些的,并没有那么多的无人区。而洛魂在东洲,尤其东洲北部,其声名倒是不小,无论美名还是恶名,总有不少人知道他甚至认识他。北海湾那场血战,死伤的江湖人恐怕得要破百,而他却因而入圣,可谓是世事无常。
由此,他们处在东洲,麻烦只会接踵而至,不论是为赏金来的,还是抛头露面惹来魔域的追堵,安生日子,是再难有了。不若远渡重洋,跨入据说只有入圣者才配独身踏入的无尽海域,见一见这世间最顶尖修者的聚集地。在此,魔域势力要浅薄许多,而且没什么人认识他们。
——除了映月岛的袁立。
不过,无尽海域这般之大,岛屿海礁星罗棋布,还有着无数凶悍强大的海灵妖。要说找到他们,真可谓是大海捞针,难度比起在北境找到他们,恐怕更甚。
那便,出发吧!
做好了饮食方面的准备之后,他们一同打造了一叶小舟,以玄气驱使,踏入了茫茫海域。
这小舟也的确是小舟,与那湖上的游船也相去不远,考虑饮食躺卧,载上三四人,也便不剩什么空间了。这样的小船,湖上或者江上水乡那种地方倒是能够有晃晃悠悠的闲情逸致,但若出海,未免太过儿戏了。一个大些的浪,便能掀翻小舟,更遑论海上的风浪以及无所不在的海灵妖了。
但,这也是一道历练。
入圣者,若尚不能以一叶扁舟渡海,那便还是打道回府吧。无尽海域,不需要渡不过海的蜉蝣。
时日正是寒秋,岸上朝露湿重,海上烟波浩渺,即便有朝日升起,在弥漫的雾气中,不若一个稍亮些的、水雾蒸腾时晕开的玉盘。
如此景致,起先奏还好奇地探头四处去看,但不消片刻便顿感无趣。海上风光大抵都是这样的,初见时美得惊人,故而也只适合初见。若是成日里都与海洋作伴,那每天都是一成不变的海面,见得久了觉得了无生气——但偏偏又怕它起变化,若是如此,大概率会遇见风浪或是其他灾害,这可便是性命之忧。故而,比起小命来,无聊些便无聊些吧,无聊也胜过彻底无话可聊。
洛魂呢,则在奏消停静坐的时候,立于船头,舞剑。或许是为了给奏解乏,也或许只是练练剑法,反正便就是舞剑而已。
最初奏对他自然是嗤之以鼻,笑他舞得难看。到后来,也便以琴和之,一静一动,一坐一立,倒也相映成趣。
洛魂的逝水剑法,已经总结出了第四式,冠名望乡,取自地府的望乡台之意,剑法所展,依然如潮连绵不绝。便就如他这剑法之名,逝水逝水,已逝之水,如何可挡?面前的,不过是那山岭源头里奔涌而来的新潮罢了。而那心底的哀与怒,也便如这水,流不尽,斩不断,一直奔涌着、咆哮着,却又依然是指间流砂落尽的结局。
望乡望乡,何处为乡?
前路便是归乡途。
路既尽,何以行?
那便画道,迎霡霂而前。
望乡尽路,恸哀霖。
剑法招式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更非战斗中的一刹那领悟的,那一瞬的只是是一种想法或是一段灵感,是作为剑法的楔子,而不能作为整个招式本身。一式剑招,必然是经过了长时间的试炼、打磨与体悟精进而总结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