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过后,路上行人稀疏可见,一辆雕饰繁复、尽显奢华的马车缓缓停驻于钦天监门前,车轮碾过湿润的青石板路,留下一道道深邃的水痕。
南宋辰宗皇帝赵匀,在太监的搀扶下,缓步迈出马车,龙袍加身,威仪自生。
钦天监内,大司命徐坤早已率领一众官员,身着官服,跪拜于门前迎接圣驾。
徐坤脸上凝重之色难掩,回想起三日之前与赵匀的那次深夜密谈。
江山社稷面临危机,让赵匀也难掩焦虑,夜不能寐,皇帝的亲临,钦天监的空气仿佛凝固。
三天前,钦天监摘星楼上,夜色如墨,星辰点点。。
徐坤夜观星宿,只见紫微星光芒渐敛,一股不祥之感油然而生。
他迅速以指为算,顿时眉头紧锁,神色凝重。
“陛下,微臣夜观天象,发现天狼星偏离其位,由北转南,与紫薇帝星几近交织,此乃不详之兆。而今,天狼之光日益强盛,紫薇则黯然失色,可见我大宋不久后必有大劫。”
赵匀皇帝闻言,初时面带笑意,沉浸在北方战场胜利与和谈有望的喜悦之中,对徐坤之言颇不以为然。
“大司命言之凿凿,然朕观我大宋正值盛世,北方捷报频传,和谈在望,何来不祥之说?或许只是天象偶变,不必过于介怀。”
徐坤上前一步,继续说道:“陛下,储君自尽本就不详,天象之变,更非比寻常。近日微臣亲赴程青山一带,只见乌鸦盘旋哀鸣,鼠辈仓皇迁徙,这是‘乌鸦叫丧’‘老鼠搬家’现象,乃大凶之兆!臣断言,不出三日,必有天灾人祸。”
对于徐坤的话,赵匀只觉得甚是扫兴,不悦的甩袖欲离开。
“陛下!微臣斗胆,请陛下勿以一时之喜,而忘忧国忧民之责,当未雨绸缪,早作防范。”
赵匀神色渐敛,先前的愉悦之情被一抹深思所取代,目光穿过夜色看向天空中的天狼星,似在衡量着徐坤的话语。
他停下脚步,转身对徐坤道:“大司命忠言逆耳,朕自当铭记于心。朕即可下令,即日起,着令户部、工部及兵部,加强防灾准备,同时密切关注各地动态,以防不测。”
徐坤见陛下终于采纳其言,心中稍安,躬身行礼道:“陛下圣明,微臣愿誓死效忠,共护我大宋江山社稷。”
徐坤沉稳地收敛起纷杂的思绪,紧随赵匀的步伐,登上了巍峨的摘星楼。
楼顶之上,赵匀凝视远方,一声沉重的叹息打破了周围的宁静,他缓缓转身,目光中满是忧虑:“今日程青山遭逢天劫,生灵涂炭,大司命昔日预言,竟一语成谶。朝中大臣们对此颇有言辞,我大宋国运之危,大司命可有良策以解?”
徐坤沉吟片刻,说道:“陛下,当务之急,是迅速调派精锐护城卫前往程青山救援,安抚民心;再则需解决储君之空缺,以稳朝纲,安人心。”
赵匀陷入沉思,第一个好解决,他已下令护城卫赶往程青山,至于储君人选,他当下还拿不定主意。
赵匀闻言,眉头紧锁,救援之事已安排妥当,唯储君之选,令他难以决断。
他心中最属意的赵谦已逝,其余诸子虽各有千秋,却总觉差强人意。特别是三皇子赵恒,虽有功于国,却性格偏颇,难当大任。
此时,徐坤轻声提醒:“陛下,可还记得南宫家嫡女?”
“大司命说的可是知秋那丫头?”赵匀回过神来,貌似想到什么,说道,“大司命昔日曾言,她身负母仪天下之命格,此言可真?”
徐坤点头:“南宫知秋,其命格非凡,确为助国兴邦之良缘。陛下,若欲紫微星重现辉煌压制住天狼星...一桩喜事,便可解当前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