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虽然对阿瞒的决定感到愤怒,但在看到阿瞒如此辛苦地照顾曹阿宝后,他的心也逐渐软了下来。
他开始帮助阿瞒,不仅在学业上给予指导,还会在阿瞒忙碌时,帮忙照看曹阿宝。
随着时间的推移,曹阿宝在阿瞒的悉心照料下,健康成长。
阿瞒也在这个过程里,学会了如何平衡学业与家庭。
他变得更加成熟稳重,也赢得周围人的尊重。
建宁元年,十月。
太傅陈蕃与大将军窦武密谋铲除宦官,不幸事泄,二人遭致杀身之祸。
五十余名太学生亦因牵连其中,惨遭屠戮。
消息传入太学,学子们义愤填膺,纷纷誓言要为死者讨回公道。
即便是年幼的小学太学生,也跟随学长们的脚步,共同声讨那些宦官。
然而,这一切对于阿瞒来说,却招致了与颍川官学时期相似的冷遇,他遭到了众多学子的排斥。甚至一岁的曹阿宝,也被讥讽为宦官的爪牙。
阿瞒不畏强权,将嘲讽他的人一一击败,尽管每日遍体鳞伤,他却从未退缩。
“这些人不过是欺善怕恶之辈,真有胆量,怎不去挑战那些宦官头目?却来欺我无辜之人。”阿瞒的嘴角挂着血迹,伤痕累累。
蔡瑁在一旁为阿瞒擦拭着药水,袁涣则抱着因阿瞒受伤而啼哭不止的曹阿宝。袁绍怒视阿瞒,责备道:“让他们过过嘴瘾就算了,何苦非要动手?”
“哼,若不反抗,只会让他们更加得寸进尺。这正是兵法中所言‘失敌者弱’的道理。”阿瞒坚定地回应袁绍。
袁绍无奈地翻了个白眼,自从阿瞒研读兵法,便时常以此道理教导旁人。
“那你接下来有何打算?”袁绍追问。
“哈哈哈,放心,我已有成竹在胸。”阿瞒自信地笑答。
“对了,阿绍,今晚你帮忙照看阿宝,我须得离开太学一趟。”阿瞒又道。
袁绍眉头紧锁,欲言又止。
阿瞒摆手制止,语气坚定:“不必多问,今晚之后,那些人绝不敢再找我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