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艾德琳有些抵触生活助理这个概念,但随即她想到了一个故人,她打电话给班纳博士,“博士,我记得我有一个很好的秘书,叫科林·陈,他也是华国人,你觉得他愿意回华国工作一段时间吗?”
舒念安自然是知道艾德琳的那位秘书的,但换作是他,他并不愿意让这样重要岗位的人发现自己的巨大缺点,“你不担心他发现你的问题吗?”
“他们又不傻,而且,我也不会一直是完美的。”也许是“小门小户”,赶不上舒家家大业大,艾德琳倒是不太把这件事情当作危险来看待,“我就是有些好奇,能当我秘书的人,到底是运气好还是运气不好。”
***
睡梦中接到班纳博士电话的科林·陈连续问了三次,在班纳博士第三次回答他之前,他甚至请博士稍等,自己先跑去卫生间用冷水洗了把脸,他举着电话,“班纳博士,您刚刚是说,陈小姐,艾德琳·陈小姐,我那位不知道跑到哪里去的陈小姐,打电话让我去华国?”
“科林,她很信任你。林律师和罗西先生那里我已经打过电话了,你随时都可以出发。”
“替我谢谢她。”科林挂断电话。
好一个随时可以出发,翻译过来就是最好即刻启程。
科林翻出行李箱,刚收了两件衣服就又躺在床上,带着几分绝望他给好不容易约出来的姑娘发了信息,“抱歉,我因为工作的问题要返回一趟华国。”
迟迟等不到信息,科林只能爬起来,一边收拾一边自我灌鸡汤,“往好处想,她帮我搞定了签证。而且虽然性格有点古怪又爱惹上乱七八糟的麻烦,但她大方啊,给钱多啊。对了,她不懂的事情从来不乱指挥,这么大一个公司,她两三年都不问。”
还没到中午,科林已经出现在机场,他也等到了那个电话。
“就不能等明天我从波士顿回来见一面后再走吗?科林,那只是一份工作?”
“对不起,是我爽约了。但对我来说,那也不仅仅是一份工作。”
***
舒氏集团H地区分公司最近可太热闹了,先是去述职的宋总一去不回,再者就是集团的检查组来了不走。紧接着,一个普通不过的下午,董事长鬼使神差地出现在公司楼下,据说因为带了三个外国人,还被保安拦着不让进来。
这样的稀罕事自然是瞒不住的,很快,就有消息说,和董事长一起出现的三个外国人中,其中一位就是A国著名的学者布鲁斯·班纳博士。
关于舒氏集团是否在生物科技领域与布鲁斯·班纳博士展开合作,又或舒氏集团将战略调整倾向于生物科技板块,迅速在业内传开。
当然,还有另一种传言。
这种传言是三年前从A国,尤其是从芝加哥撤回来的那些员工口中出来的。这些员工中有曾经接触过或者还记得那个红头发的年轻外国人,据他们的推测,这位红头发的年轻人,加拉格先生,是A.C.集团的继承人之一。
这几年,舒家的产业无论是在A国还是在华国,都多多少少与A.C.集团存在关联,而宋总恰好也是在A.C.集团向来最关注的公益项目上翻的车。所以他们的结论是,董事长正在借着A.C.集团的筏子,进一步的清理集团里的老顽固们。
然而,对于秘书办和专门负责对接A.C.集团的一些员工而言,他们有一个说出来自己也不相信的推测——这可能和A.C.集团的那位从不露面的继承人有关。何秘书最新的工作通知,就是整理好这两年A.C.集团业务相关的所有材料。
在各种谣言甚嚣尘上时,一份由舒念安本人亲自签发的内部邮件,在周一早上九点准时出现在了舒氏集团员工的邮箱里。
邮件中,舒念安先是对自己未能够履行监管职责,导致集团内部出现一些不良作风问题进行检讨。然后便是叫停了一系列只为了迎合企业上层管理员个人喜好的“面子工程”。最后,则附上了H地区分公司存在的一系列违规甚至是贪腐问题。其中所罗列的部分事项,连检查组成员都未能发现。
撇开那些营造氛围的表述不谈,艾德琳指着这封邮件问舒念安,“如果说三年前,你正式接管了董事会,那么现在,你要正式开始辞旧迎新了吗?”
“我勉强接受你的这种比喻,等返回B市后,你想好用什么身份了吗?我的建议是你先从集团的管培生开始,快速在各个部门轮岗熟悉基层业务,然后再到秘书处。还有,我一直设立了一个单独的事务部来负责你当时扔给我的那部分业务,等在秘书处熟悉了以后,你可以去那个部门。”
“流程上没问题,但以后我只用一个身份,艾德琳·陈。说实话,我也受够了角色扮演,你看我大脑已经崩溃一次了,可不能又玩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