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坐在营帐门口,之前被深浦闹了一场,全军都知道他是硬茬,看起来表面都是恭敬的,实际很多人内心只是在等待一个机会,尤其是中森的亲信,那一场闹的厉害,除了让大家知道有专属随军妇人和一个亲弟弟的深浦外,也让大家对中森的背景有了一定认识,能让军佐都有所忌惮的后台。
在边境驻地白天除了操练外,还有很多娃娃兵被不同的人挑走,这场战争在本国内的宣传一直是共荣为目的的战争,“为的是让羸弱的邻国能像本国一样繁荣,以城池作为礼尚往来的交换。”深浦从来不相信“共荣”这样的鬼话,他自记事起,就一直在经历恃强凌弱,他眼睁睁的看着百姓如草芥般被牺牲性命的行为被美化,他自然是绝不会信官方给出的任何宣传。
只是他也确实猜不到邻国的具体战况,这“共荣”谎言下掩盖着怎样残忍的事实,毕竟他也只是一个15岁的孩子,他能想象到的残忍还很有限,深浦又黑又壮的身形被挑到了一线战力部队,深良的状况实在差太远,没办法和深浦在一起,深浦反倒更安心了,一线战力部队是战损最严重的精良部队,也算是深良躲过了战死的命运。
单纯的深良被特务机关挑走不到一周便送了回来,被医疗院挑走当天就送了回来,对于潜伏儿童兵团来说深良的年龄又太大了,心智单纯连担架都抬不动的深良一个月下来,没有任何一个归属,只能先安顿到潜伏儿童兵团去照顾娃娃兵的饮食起居,被退回来的已然是不常见的,一连被退了几次更是头一个。
嘲讽的声音当然也不可避免,深良却不在乎,他情绪稳定到没有任何欲求,不止对世界冷漠,对自己的人生也是漠不关心,他好像并不在乎自己未来的人生要往什么方向前进,就只是做好安排给他的事情,就连想法都没有。
在孤儿院的时候院长就怀疑过深良是不是智力有缺陷,可他的考试成绩也在中游,并没有差的离谱,自然也不是什么天才,只是经过院长不懈的努力发现他最大的优点是有耐心,越是细致繁琐的事情深良越得心应手,只是这军营里哪有什么细致繁琐让他解决呢,都是快准狠的行动力和决策力,稍有差池小命不保。
深浦则不一样,他是新一代的战力部队里断崖式最强,不管是近战、射击和军事理论,快准狠的处理问题是他从小便非常擅长的能力,就连一些老兵也感叹深浦在战斗中的反应,就像是条件反射一般自然,也正是因为深浦,深良也就只是遭受一些语言上的攻击,没有一个人敢动他一根汗毛,深浦的成绩是可以为所欲为的程度,心情不好时也会找一些爱说闲话的人来出出气,长官也不会对他有什么惩罚,顶多口头说两句,毕竟在战场上,一个部队中有一个深浦这样的存在,将增加很大概率胜利。
当所有人感叹深浦的能力时,却从未有人想过为何一个15岁的少年会有成熟的对战思维,是怎样的生存环境迫使他拥有了这样看似与生俱来的天赋。
中森也被选进了战力部队,面对深浦的俯视,好胜善战的性情让他极度不甘于落后的现状,可他落后的不止一名,他在接近队尾的成绩刺激到他的自尊心,他的一个月除了加练就是背书,他希望有一天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报复深浦,以他的心狠手辣和城府,特务部门对他很是赏识,只是他听说深浦是战力部队入队考核的第一名,他想压深浦一头,所以才没有进特务部门,坚持考进了战力部队。
经过一个月的追赶,中森终于从队尾一百多名追到了20几名,长官们也觉得他更适合特务机关,只是看到了他在战力部队的执着,就先放任他选择了他更想做的事情,对于中森和深浦的积怨,没有人问其中缘由,长官们觉得这两个人都是可塑之才,如果能因为彼此的敌意激励到他们尽快成长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中森的战力能从队尾一路追上来就是很好的证明。
在长官眼里,这些兵都只是他们手中的武器,并没有把他们当作人去对待,作为替本国打仗的工具,只要是能促进他们成长的,都是好法子,本国的战争已经进入疲态,一路捷报的弊端就是战线会拖太长,战争补给运输成本高,加上补给车时常遭受埋伏,即便他们有精良的部队,先进的武器,饿着肚子上战场多少会对战士心理有影响,尤其在频率逐渐增多的情况下,有一些所谓的二流兵团也有败退的迹象。
战争中的精神本就紧绷,又每天经历着生离死别,不管战争怎样胜利,总有人在死去,敌军或战友都是生命,密集的看着那么多生命以血肉模糊的形态离去,心理防线已经很薄弱了,如果还要担心口粮,饥一顿饱一顿,不仅生理上受到影响,心理上也会对自己的坚持有所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