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清欢长有,娘子不常有 > 第65章 第六十四章

第65章 第六十四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杜时笙也停下了脚步,微微一怔,垂眸道:“多谢魏郎君,儿已看了,并将那誊抄的案宗烧毁,并无第二人知晓此事。”

魏修晏并不想知道那誊抄本在哪,只好试探问道:“可有助杜娘子想起何事?”

“儿只是忆起阿娘的点点滴滴,却不曾忆起阿耶。”杜时笙摇摇头,面色平静如常。

魏修晏见她虽是看起来平静,但声音却似有些落寞,想要出言安慰,却又不知该如何说起。

杜先洵开闸放水一案,他也曾找过当年主审的刑部侍郎邓渊。

谁料,邓渊一脸惋惜的叹气道:“当年焱城的洪水,城郊死伤无数,只是未记录进史书而已……工部尚书和侍郎,知开闸放水后,若影响清水县的万亩良田,先帝必会责罚,便下令绝不开闸。只有杜先洵一人,去城郊水患处奔走营救,几番险些被大水冲走,还染了时疫……他是真的见过那些遭受水患的百姓啊!先帝判其流放,也是因为当时城郊百姓集体请愿,不好治其死罪。可是,身染时疫,他流放了几日,便没了……可怜,可叹!”

又是先帝末年……

魏修晏微不可闻地叹了口气,说道:“杜娘子莫要难过,杜郎中虽是累得下游颗粒无收,却也是救了上游的无数百姓,其中利害干系,那开闸一刹,任是谁也很难去评判。”

杜时笙抬起眸子,目光柔和清浅,轻声道:“多谢魏郎君。儿虽是个女郎,并不懂臣子之道,却也懂得孔圣人所言,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各人对义之理解不同,也是正常。国之事,已有国法去正道。”

魏修晏没想到,她竟有如此恢廓大度的心胸,既理解了杜先洵,却也并未心生怨念。

杜时笙见他面上神情柔和了不少,微微挪开视线,穿过廊边的海棠树,望向远处,继续说道:“家之事,儿也听过,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即便是君子,也难以保证世代永昌。阿耶挣的家业,虽是一朝败落,但却仍是使儿可在这市井中开一间食肆。若没有阿耶,儿兴许仅是个乡下的粗鄙丫头。所以,儿并不恨阿耶。”

说到这里,杜时笙睫羽微颤,垂眸勉强笑道:“儿只是怪,阿耶为何连梦中都不与儿相见。”

恰巧,廊外那一株海棠树的树枝,伸入廊中,悬于她的头上,一阵风来,茂盛的花枝微微轻颤,将杜时笙的鬓发拍乱。

每一下,似是都拍在了魏修晏的心上。他只觉心头恍惚听到了冰山碎裂的咔嚓之声。

“莫要再伤心。”魏修晏的声音低沉而温柔。

此刻,无论眼前的是谁,他只想伸手抚一抚她的鬓发,将她柔声安慰一番。他缓缓抬起手臂,修长的手指轻轻抚上了她的鬓发。

杜时笙感受到鬓发上,来自另外一个人的温度,只觉周身似是被定住一般。

他的手掌,夹杂着他特有的墨竹香气,将他温润的气息,从鬓发传到她的额角,又从额角,传到她扑通乱跳的心头……

回廊之下,花香袭人,鸟鸣啁啾,远远瞧去,这二人仿佛似互诉衷肠的一对小郎君和小娘子一般,一个宠溺,一个羞涩。

好巧不巧,长寿一路小跑过来,气喘吁吁稟道:“阿郎,阿昌说,阿郎让我牵马车去西角门候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