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温氏女替系统完善剧情 > 第99章 容华

第99章 容华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有一人上前道:“是我。”

王临安指着其他人,道:“将今日非议之人,全部记上一笔。”

众人面露惶恐,馆中每月考核,其中一项便是记过处置,若今日记上一笔,往后必然是翟升之路的一道重坎。

王临安盯着诸人,道:“圣人言,非礼勿视,非礼勿言,诸位身为弘文馆学士,不能以身作则,有何颜面端坐于此?举止轻浮,不如早些回家下田耕种,也好过在这里虚度光阴。”

几位学士噤若寒蝉。

王临安说完,走到自己的位子上,取过几本书,径自夺门离去,与他一同回来的同僚摇了摇头,也拿过几本书,随之而出。

这整个屋子,还是会顾忌那么一个人,王府的公子,性格孤僻,少与人往来,但一发怒,无人敢顶。

见人走远了,剩下的人仿若劫后余生,极大地松了口气,随即相互对视,俱在对方眼中看到敢怒不敢言的凄色。

一人颇为不服气,面上露出不屑,道:“早先他不也以为郡君要入主长秋,蠢蠢欲动了许久,这会儿最懊恼的人,应该是他吧!”

无人应答。

王临安一口气走出衙内长廊数十步外,才被后面的友人赶上,友人抬手搭上他的肩膀,宽慰道:“他们闲得无聊,说的话别放在心上。”

王临安冷哼,“闲得无聊就该多读书,江承之接连数日去往书楼,岂是他们这群人可以置喙?”他言语中,也不知是生谁的气,但可以看出,他对江澧兰有几分尊重,大概是嫉妒和崇敬兼有。

友人会心的笑了笑,道:“怪不得你最近总往书楼跑,你手里拿的是什么?给我看看。”

王临安一滞,抱紧手中手札想要护住,谁知友人眼疾手快,已经从他怀中抽出书札,打开一看,惊呼:“这是谁的字迹?”

只见书札上的一页,字迹潦草,神龙摆尾,若不知隐约能辨出字形,倒是要让人以为这是哪位真人画的符咒。

“随便找的,是谁的不清楚。”王临安支支吾吾,眼神闪躲,夺回手札,收拾起来时还小心的抚摸了一下,似是抚摸什么稀世珍宝。

友人见状,眼中闪过戏谑,故意道:“大概是名不经传的小人物吧?怪不得形如鬼爬。”

王临安面色涨红,怒道:“你何不揽镜自照,我看你的字更能泣鬼神!”

友人哈哈大笑,王临安不再搭理友人,向前走去,友人知他要去书楼,不再跟上去,转道去往另一方向。

书楼是弘文馆的藏书阁,里面藏有皇室历朝所著的经史,江澧兰走到二楼,在西侧靠墙的书架上看到那位远嫁乌孙的和亲公主相关文书,其中包括薄薄的一本史册,在史册下方放置了几封奏议,关于那位公主和亲相关事宜的布置都详细记载其中。

上面的几封奏议,主要详记了那位公主和亲带出去的嫁妆,君臣来回商议,最后定下一条长龙似的拟单,江澧兰已经详细看过,并无特殊之处,他今日来看的是下面的几封折子。

抛开嫁妆折子,下面的折子里,放在最上方的一本更加陈旧,这是一本大臣上疏的折子,江澧兰慢慢打开,折子不长,短短三页,最后一页盖戳着上疏者的印章,“庆王”二字郝然映入眼帘。

江澧兰目光在“庆王”二字停留几息,便开始将奏疏上的内容认真阅读起来,奏疏上内容很明确,没有过多的煽情,只有针砭时弊,对当时大魏面临的内忧和外患各作分析,最后提出庆王的最终目的:请容华长公主和亲。

是庆王提出,让那位容华长公主和亲。

江澧兰继续翻阅下面的奏折,下面一共还有两封。

一封是容华长公主向中原求救的折子,当年容华长公主也曾面临和长乐长公主几乎一样的窘境,区别的是,那位容华长公主再嫁并非他人,而是已故丈夫的嫡子,新一任的昆弥。

结果显而易见,她没有收到回国的应允。

第二封便是宣告容华长公主病逝的折子,距离前一封折子仅相差一年。

所得讯息都在意料之中,唯一意外的是,推举那位公主和亲的人竟然是戍守边疆的庆王。

但似乎也不是很意外,前朝荒诞,百姓的疾苦应当只有这位庆王殿下最是清楚,乌孙来犯,大魏若不能抵抗,和亲的确是唯一的缓兵之计。

事实证明,和亲之路是对的,大魏后期的确又延续了十多年,直等大周南下,取代大魏。

江澧兰放下手中奏议,只听门外传来叩门声,转头看去,正是王临安立在门前,作揖道:“大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