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文袤为自己在城北,重辟了一所宅院,宅内算不上开阔,但贵在庭院方正错落有致,亭台楼阁一应俱全。
先前是簪樱之家的居所,如今家主家道中落后离开了京都,宅院流转进新主之手。
宅内灯火通明下人穿行其内,正忙于洒扫,归置。
月挂高枝,书房的榆木门半开,一斜熹和光簇从里横贯而出,拓在外廊刚洒扫过的石砖上,微微泛起冷光。
书房内共有三人,两位穿青袍的男子正襟直立,其中一位正在向凌文袤禀报事宜。
两位青袍男子来自影卫,隶属凌晖部僚。
凌文袤借用凌晖的影卫去跟踪费覃,盯紧费覃的行踪。平日只需飞鸽传书告知费覃所接触人员就好。
费覃行踪简明清晰,只在客栈与宏德寺之间往返,求见离尘大师无果,期间费覃用银钱托人疏通,但依旧无果。
吃尽闭门羹的费覃几日前去了一趟汇顶山,敬过香火钱后,再次返回城中找人疏通关系,争取说服离尘大师。
问题出在汇顶山的那个寺人身上。
自从费覃敬香火之后,那寺人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连身怀奇技的影卫都跟不上他的行踪。
今日影卫回来两个人报信,是发现了不寻常。
“就这么跑了?”
凌文袤一句质疑的冷语,骇断正在禀报的影卫,影卫垂首讷讷应是。
“寺人的长相可还记得?”凌文袤嘴里问着,手却已经指向案牍上的纸墨笔砚,“把他画下来。”脑中一闪而过寺人的模样,是白言霈的容形。
凌文袤脑仁被搅得混沌不清。
突然冒出一个行踪可疑的寺人,总有意无意将人和白言霈联系在一起。
明知不可能是。
之前知道骆苕遣费覃前往中州,他把注意力一直放在中州,这片毗邻京都的重中之地,迟早要交给凌氏可信赖的臣下。
如今的中州刺史花景良,原本是先太子骆奂的幕僚,自从皇太子骆奂夭亡,大嵘多番变故,花景良也嗅出了大嵘的危机,静观其变,伺机投靠凌氏。
凌晖曾对凌文袤说过,中州刺史花景良为人重利轻谋,骁勇善战,与东南二州的州牧关系颇好,暂且可以用之。
花景良虽重利轻谋,但待手下极为宽宏,幕僚无数。
花景良有一女,名花凊,家中排行第二,人称花二娘,风闻花凊身高七尺八寸,孔武有力,常配长剑在侧,剑法犀利,跟随花景良斩杀过南峪大将,一时声名鹊起。
如今的花凊,以女子之身立足大嵘,流传的诡异名声早已盖过花景良。
中州歧城城守,正是花凊。
凌文袤抱臂,溢出一丝苦笑,这一笑包含诸多复杂。
斩杀过南峪大将这一条让他艳羡,笑得不是滋味。
花凊少时是骆苕的伴侍,二人关系匪浅,骆苕广织罗网牵涉甚广,这一条让凌文袤笑得很无奈。
他一直在被她牵着走,顺藤摸瓜,可一直不知道她要干什么。
影卫画完人像,朝麻纸吹了吹,不待墨迹干涸,揭角而起,悬在身前:“五郎主,请过目。”
凌文袤转头看画,第一眼就毫无意外地否定画中寺人为白言霈,凌文袤没见过白言霈,但早让人搜罗过白言霈的一切,相貌习性自然铭记在心。
第二眼对着画中寺人,额角搏动:“寺人竟蓄发?”
束着裸髻,也是一副光风霁月的长相,与那白言霈一路货色。
“颜丹青鬓,根本不像寺人。”另外一位影卫回禀,“属下后来仔细打探过,此人名易时安,法号也为时安。常年着一袭雪衣,在汇顶山六年一直打理桃林,每年开春之后赏花的香客便络绎不绝。汇顶山的小破庙从来没有修葺过,后院的茶寮、禅房更是破败不堪,可每逢月圆之日,他都会去城中的奢繁场所,把香火钱挥霍一空。”
凌文袤冷嗤一声:“倒是个会玩的假和尚。”
六年如此肆无忌惮,竟没人能管得了他。
“五郎主,是否要加派人手去搜寻?”影卫问。
凌文袤的眸光忽然停滞,盯着画像一动不动,视焦渐渐虚散,不知在想何事。
影卫未敢出声,好半晌才见凌文袤收去目光。
见凌文袤欲言又止,最后淡淡吩咐他们:“让人都撤回来,你们明日向大冢宰复命去。”
两位影卫面面相觑,再看一眼面前顿时消沉的五郎主,应声退去。
凌文袤坐向案牍,双臂撑在身后,仰头面向屋梁。
骆骞死后,顺势铲除了几位京中异党,现下确实不宜大动干戈。他父亲凌晖既然能肯定中州刺史花景良不敢出现异动,那旁的都是小事。
若说骆苕想勾结中州联系花景良,中州花景良未必敢与她相通。
除非凌氏失势。
大嵘立国之初的八柱国和十二大将军死的死,老的老,名望却尚在,子孙享其祖辈门荫,任职在大嵘各地。
他们可以默认支持凌氏上位,若凌氏无能,他们也可另做打算。
凌晖是防骆苕与京中的那些国公老将军们有所响应。
实则未曾发现。
易时安?一世安?一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