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山河笔 > 第15章 桃花雪

第15章 桃花雪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起初两钱一石,后来又五钱一石,再后面涨到八钱、一两,甚至到了最后,十把精铁好刀,都换不来一户人家一月的口粮。

再也没人愿意买槐村的铁器了,可槐村却又根本没别的办法——这里的人世代都是铁匠,他们不会种地,也种不了地,只有这么苦苦熬着,等再过两年粮价重新回落,槐村也早变得一贫如洗。

“祁姑娘不觉得很奇怪吗。”

说到最后,裴环之就也觉得纳闷:“那几年各地都没有打仗,也没听说有什么灾荒,怎么粮食好好的就这么贵?”

上位者看百步,看百年朝代之变迁,中位者看十步,看十年家门之荣辱,下位者看一步,莫使眼前行差踏错步入深渊,但大部分人,都只能回头看。

甚至裴环之和槐村的这些人,即便再过十年二十年,他们也看不明白。

济农变法以三年之政改变九州格局,对此裴环之不知道怎么回事,但祁霁却是一清二楚。

三年里大康先抑后扬,先是开库放粮造成市面上粮食充盈的假象,后又用低廉的粮价诱导各地毁耕弃田,最终成功拿到粮食定价权,粮价波动就也从大康辐射向九州中原。

而商贸货运,两钱一石的粮食从大康卖出去,在各地权贵商人的手中几经辗转,到了地方,自然会跟着层层加码。

更别说为了钳制各国贸易,祁霁曾把大康的粮价提高到五倍——抬高五倍,等地方百姓拿到手中时,真实的价格只怕会暴涨十倍不止。

“可是,”祁霁听罢皱了皱眉,“他们可以去大康。”

“他们中的有些人是去了大康。”裴环之想了想,“听说大康这几年颁布了不少新的法令,这些法令对外地人很包容。”

是有些新的法令,甚至这些法令就是祁霁颁发的。

“可大康却也不是来者不拒。”裴环之又道。

当然。

民为邦本,自乾元八年藩王作乱,天下混战不休,大康百姓的人数就一直在锐减,再加上后来五地割据,大康不光失去了国土,更失去了大量子民。

是以对于移民,从明豫元年父皇登基开始,大康一直都有还不错的政策,甚至到了祁霁辅政那几年,对移民的优政几乎到了一个空前的力度:移民大康者,第一年可领救济银置屋开地,春种秋收时可至当地府衙调借器具牲畜,农忙时邻里乡党需对移民者有所优待,甚至还可减三年赋税。

但也不是谁都欢迎。

法令要求,外来定居者,必须是举家搬迁,入境十年内不得出境,且每个缺失劳动能力的百姓,都必须有一个青壮劳力携带,同时一个青壮劳力,最多只能携带两个丧失劳力的人。

如此一来,既对移民者有所筛选,又能让那些青壮劳力可以安心地定居大康。

至于这个法令对槐村是否有效——祁霁默了片刻,这个法令由她制定实施,其间因果影响,她自然是再清楚不过。

当时正逢济农变法刚结束,大康声名大噪,再加上丰厚的粮产粮价,正是引民千载难逢的良机。对此祁霁夜以继日苦思良久,几乎是跟着济农变法的脚步提出了引民优待的政策。

举家搬迁,是为了让这些百姓真的能在大康定居;入境十年内不得出境,是为了防止这些人里混入其他势力的奸细。

而对百姓和青壮劳力的要求则更是合理:外面的粮价居高不下,大康就算的上是一处桃源,而之所以愿意打开国门给这些人安居之所,那自然也是希望他们定居在此日后能反哺大康。

是以对这些移民流寓者有所要求,目的就是要防止外面的那些老弱病残一股脑地涌进来——这些人手难缚鸡,入境不光做不了大康的助力,反而会成为负累。

若非如此,难道让她去当个活菩萨,用大康百姓辛辛苦苦的血汗去救济这些外地人?

为政者为国民之政。

身为大康公主,她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

只是再想起槐村今日的景象,祁霁就又不由得眸色微凝。

没想到先前裴环之口中的“灾祸”,竟然是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