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和霸总弟弟在古代科举苟命 > 第26章 喜提五十两

第26章 喜提五十两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虽然不太理解为什么这个节骨眼朱县丞的审视眼神会看向他,但许景言还是不躲不闪,与有荣焉的诉说道:“那也算我们兄弟俩为县里税收做出一份贡献了。你们税收多了,小民斗胆建言能不能修个路啊?从村里到县城,小道还是有些颠簸的。”

万万没想到从许景言嘴里听到这个回答,朱县丞有些呆愣:“修……修路?”

许景言点头若小鸡啄米,一本正经道:“对啊,路修的又宽又平的,那运送物资多方便啊。我们先前能吃到热乎的周边县城大善人捐献的食物,有的地方是汤水都没洒出来,可有些路不好的,那馒头和汤水都浸泡在一起了,吃起来就缺了一份美味。”

“先前小民遭难,知道不能挑剔。可眼下……”许景言还不忘自己娇宠大胖孙砸的人设:“能吃好些,出门方便些,那自然是想好一些的。”

张靖闻言,感觉自己心都在气的抽疼了。这……这红薯方子又不是猪油,这许景言可还真行啊!

腹诽时,他就见朱县丞也一脸恍惚,仿若被这不成器的模样给气到了。

朱县丞见张靖也怒气冲冲,倒是恍惚回过神来,确定不是自己一个人被气到。他缓缓吁出一口气,干脆看向许景行,直接问:“你听清楚方子的价值?”

迎着这一声带着笃定的口吻的质问,许景行不卑不亢回答:“回朱大人,小民更清楚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此言不亚于惊雷,震的在场大人们都脑中空白一瞬。

许景行沉声:“今日被村民被陈夫子攻讦,亦也有黄金丸子的缘由。所以还望大人能恕罪——”

说罢,许景行双膝跪地,话音的都带些后怕的颤:“小民在构想红薯政绩时,却没有考虑过大人您因此可能承担的危险。若是错一步,若是被上峰所不喜,那可能会仕途不顺,甚至自己多年苦读血汗换来的官位都化为虚无!”

闻言,朱县丞看向许景行的目光更沉了两分。

许景行喑哑着声,一字一字道:“因此您单纯购买方子,小民倒是松口气。”

“另小子斗胆,这配方您可以找厨倌在细化研究一番。我等虽然因年龄缘由还未见过大千世界,但也被教导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那食楼厨倌们能够知道红薯的好处后,在黄金丸子的基础上研究出黄金十件套,那若是他们能知道还能磨粉,定也会开窍琢磨各种吃红薯的方法。”

“是吗?”朱县丞声音带着些寒意,居高临下的看着许景行:“不是你故意藏一手?”

许景行从容回应:“大人,草民若是想着藏一手,也不会还未站稳脚跟便火急火燎的请张叔帮忙。”

看着虽然跪地,但身形笔直,像是锐不可当的宝剑,朱县丞侧眸再看了眼信封,视线慢慢透着窗户看向京城方向:“你这小子说对一句话,书信中全是展望利益,风险全无。本官又不是三岁小孩,不会因此心动。”

“也不会这么快就行动。最起码的,本官要查查赈灾的红薯从哪里的。这么大面积的种植,若是番薯从番邦穿过来的那一年开始,闵越那边就在研究如何吃,我们贸贸然行动是不是毁了计划?亦或是之所以传成是猪吃的,是平民百姓贱得慌的食物,只是为避免达官显贵在番薯传播之时掌控了番薯种呢?”

听得这两声的质问,许景行感觉自己这入乡随俗的跪拜,也算心甘情愿的。能当二把手,尤其是改革之地的二把手,也是有些能耐。

“多谢朱县丞教诲,小民以后办事定会多思多虑。”

“起来吧,本官倒是看好你,的确有些聪慧圆滑。”朱县丞道:“十两银子买方子倒也的确有些显得仗势欺人了,便五十两买断。本官不管日后如何推行也不管遇到什么风险,绝不追究你们哥俩的责任。”

许景行面不改色:“多谢朱大人。”

许景言见状跟着弯腰作揖。

朱县丞视线缓缓看向张靖。

张靖见哥俩弯腰,也跟着弯腰:“多谢大人。您放心,我绝对守口如瓶。我现在才懂,您此举就是军中的将帅,这身先士卒带兵打仗的,立下军功多那封赏就多。”

朱县丞闻言笑笑:“那便提笔写契书?”

许景行毫不犹豫:“请。”

一炷香之后,许景行无视“买方钱三益”这名,望着难得精致实打实的五个元宝造型的银锭,眼眸闪闪。

“你拿着这笔钱,在县城周边村落买房,等年岁到了再立户。”朱县丞看眼张靖,叹道:“张百夫长,你也别怪我说句难听的话。若是跟着你,那日后读书出仕,总会被某些嫉恨许景行才华的人道一句不入流。毕竟军户到底……”

压住“贱”这个词,朱县城再一次道:“不入流。”

自古以来官为流内,吏为流外,不入流本意指为吏不为官,但渐渐也发展指户籍。像张靖这种户籍不纯粹的,从军户转向农户,在官场中便是不入流,便是杂流,比不上自始至终的农户。

张靖捏了捏拳头:“朱大人您这话说得对。”

“朱大人多谢您关心,但张叔愿出手救我,他当日豁出各种风险相救,对我而言便有救命之恩。”许景行道:“若因户籍区分,便划清界限,也是我所不屑的行径。我许景行自问能够凭才华抹平户籍乃是家世的鸿沟,让天下人单纯欣赏我才华!”

哪怕知道许景行带着些“人设”的强调,可听闻这番话,许景言感觉自己随之热血澎湃:“没错!”

张靖闻言感觉自己在战场磨砺出来的铁石心肠都要被柔化了两分。朱县丞看着说得自信飞扬的许景行,“希冀你这份自信能够保持。”

“多谢大人。”许景行弯腰:“小民厚颜,小民这份自信能够保持的话,也需要大人您鼎力相助。”

边说他将三个银锭子双手郑重的朝朱县丞奉上:“小民想请您润笔一二,罗列一份四书的注疏书单。古往今来为四书注疏的名师大儒不少,可堪称经典流传也被朝廷认可的注疏少之又少。小民年幼,没来得及听马恩先生教导有关方面的内容。”

他的古代常识要是没记错的话,光会背《论语》没用,还得要背朱熹看论语的批注等等。

就好像现代,除却薄薄的每科课本外,还有相应对的《教材全解》《学霸笔记》《一课一练》,等高考了还有专门针对性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与其回村守孝只能靠安村长张靖这两门外汉慢慢摸索相关门道,倒不如一步到位,请这位科考出身的朱县丞直接列张科考必背书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