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宵分行 > 第140章 长公子

第140章 长公子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即便林霞会认错,林霞身边还有落今呢。

她们二人都是自小就跟在师父身边的,后来又跟着姜婆婆学医,进出过周府多次,与周荃瑾打照面的次数比她这个小师妹的要多。

若非心中已经有所定论,林霞必不会突兀地写下这一封信,更不会特地交代秦潭,让秦潭务必要快,更要亲手将信送至周荃珝手中。

的确得快,不能不快。

这件事情太大,关乎朝廷,关乎周府,更关乎人命,林霞不敢大意。

朝野内外谁人不知,周荃瑾这个名字早已于泰合元年间便同其父光永侯周乾之名一道永埋西北风沙之中了。

为何时隔了五年,他会出现在漳都县呢?若林霞所见之人并非周荃瑾,那他会是谁?谁会与已故的周荃瑾长得如此相似?

若林霞所见之人当真是周荃瑾,那周家、周荃珝可晓得这件事?若他真是周荃瑾,那五年前被周家人安葬的尸体是怎么回事?

西北一役中又发生过什么?为何周荃瑾明明还活着却被说是战亡了?

若周荃瑾还活着,为何他不回京归家来找周荃珝,为何能眼睁睁地看着周家的一番变故却不作为……

其中涉及的事情,林霞和落今不清楚,章纠白也不清楚。直至收到这封信,章纠白才知道自己之前被瞒了多少事情。

直到这个时候,她好似才隐隐明白一些事情。

一些,在早年间被她忽略以及下意识不想深究的事情。

昌安三十七年与泰合元年交替之际,北雎连同周边两大外族犯大舜西北、西南、辽东三境,尤以西北客望关战况最烈,镇守西北的光永侯周乾及长子周荃瑾皆阵亡。

这个事情登过邸报,众人皆知,她也知,但她想说的不是这件事,她想说的是发生在泰合元年腊月的事。

泰合元年的腊月,周夫人祝氏病逝。

祝氏弥留之际,只周荃珝一人在旁陪着说话,便是莳萝也只是跪在房门外。

旁人并不知道这对母子最后都说了些什么,章纠白只知,当周荃珝从祝氏的房中走出来之时,祝氏的脉息已停。

府中诸人的泣声陆续响起,紧抿着唇的周荃珝在那些泣声中抬起脚,一步一步地走到书斋,持笔写下了一封长信。

周荃珝将信交到了她的手里,周荃珝告诉她,信要送进江州祝家。而后,身揣信件的她就骑着快马将信送到了江州。

那封信的封皮上写着的是“外祖母亲启”几个字。

接下任务去祝家送信的时候,章纠白其实有想过周荃珝写这封信的目的。她以为周荃珝只是有些害怕伶仃的生活,所以才想与外祖家续上这份亲缘。

如今才恍然,原来周荃珝的那番举动,并非只是为了续亲缘。

用一封信打动祝老夫人杜氏只是其一,借由祝家之手叩开梁家的门,再通过梁崇这层关系求得梁家人的帮助,这才是周荃珝的最终目的。

周荃珝的姨母嫁给了广陵书院掌谕梁崇,而这梁崇有个关系亲近的族弟叫梁滨,梁滨在黔州大都督身边任副将,手中掌着三千兵马。

梁家人手中所掌的兵马人数或许并不算多,但对于那时正陷于孤立无援之困境的周荃珝来说,这已是最好也是最大的靠山了。

最重要的是,梁家人是除祝家人之外,最能令周荃珝放心的人。

梁滨与梁崇的关系本就亲近,梁崇的夫人又是周荃珝的嫡亲姨母,是与他的阿娘祝氏一道长大的至亲姐妹。

若要求援,梁家是最佳的选择。周荃珝正是因为算好了其中的关联,所以,才会在泰合元年中选择了孤注一掷。

他在祝梁两家人身上下了注。

事实证明,他赌赢了。

如今,明面上是周祝两家有了往来,实则是周荃珝以祝家为媒介成功地与姨母一家取得了联系,与梁家人取得了联系。

而孙荆和冯栌,他们都是周府的护卫,之所以会诈死远走,为的其实是完成周荃珝交代给他们的任务。

章纠白曾以为他们的任务就是找到红梢这味药,但自此去竞良见过冯栌之后,她对于冯栌身上的任务就开始有所怀疑。

冯栌得到红梢音讯只是意外的收获,冯栌和孙荆在出府时领的差事根本就与红梢无关。

曾经的她,并不太明白周荃珝在犹豫什么,或者说,不明白周荃珝有着什么顾虑。

她想不出还有什么事能比找到红梢这味药还重要,毕竟红梢一药关乎周荃珝的性命。她不明白他为什么得知了红梢的线索之后,还不速速派人前去细查取药。

她原先以为周荃珝是忌惮大理寺。原来不是。

直至此刻,她好像终于明白。

冯栌身在竞良,孙荆身在独州,这两个地方都离漳都不远。

漳都。

林霞就是在漳都见到的那个人,那个酷似周家长公子的人。

她之前没有细想过这些事,是林霞的这封信帮她将过往几年来的诸多事情给串了起来。

先前,她对信中所提及的事情有过怀疑,但眼下却不能了。

话别,写信,借人,寻觅……桩桩件件都有迹可循。府中人并没有刻意瞒着她,甚至于,她其实一直都处在这一系列的计划当中。是她太过迟钝,直到今日才后知后觉地发现了这个秘密。

周家的转变,周荃珝的转变,都是从周夫人祝氏离世的时候开始的,也都是从泰合元年末开始的,这些她都知道。可她却从没有认真地去思考过,祝氏在弥留之际曾跟周荃珝说了些什么。

周家祖坟明明在盛京,可周家为何会将昔日的光永侯周乾与周家长公子周荃瑾给葬在西北客望关呢?是为了让其英魂继续守着关内百姓吗?不是,不只是。

周荃珝想方设法地找上祝梁两家求援,真的只是因为想续上一份亲缘吗?不是,不只是。

他的所作所为,其实是为了周荃瑾。

祝氏在弥留之际与周荃珝所说的话,或许正是与五年前的西北一役,与周荃瑾之死的真相有关。或者说,与周荃瑾失踪一事有关。

明白的事情一多,她便忍不住去想,周夫人是如何知晓又是在何时知晓这件事另有隐情的?

若周夫人一开始便知道此事却还让人照常将“周荃瑾”入殓并下葬,那么,周府满门便是犯了欺君之罪。而周荃瑾,则犯了弃城而逃之罪。

两种罪责加起来是抄家灭族的重罪,其罪若属实,便是王公也难逃一死。

章纠白觉得自己的手心已经开始发冷了。

不仅手心,她的后背都开始发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